女儿的烹饪进步史
一样是家中的小女儿,我妈黄女士某种程度上比我幸运多了。她父母,哥哥们乃至嫂子都做得一手好菜。因而即便成长于那个物资匮乏,常常食不果腹的年代,她也能在成年后带着笑意与怀念向她的女儿我说起她小时候(“做女孩子的时候”)曾在家吃到怎样的美味。
而她的女儿我,每每回忆小时候在家的吃食,便会回想起我幼年时常年对难吃饭菜绝食以对的抗争(我小学时甚至在冰箱上贴过便签,禁止我妈煮某样我不吃的食物。那张便签后来成为亲友口中许久的笑谈)、从小学高年级起,有了点零花钱后在外的觅食之旅,直至初中发现钱不大够花了,开始自己捣鼓吃食的烹饪进化史。
若说我做的饭比黄女士好吃,全家老小怕是没有一个人会反对。然而我做的饭也不是打一开始就好吃的,从初中开始试水至今,我也是走过了漫长的烹饪进步史,方才达到了今日这个能够被家人交口相赞的境地。
而黄女士,却是在退休后,开始跟着抖音、视频号等尝试新菜式时,慢慢扭转她做菜难吃的恶名。
我最早的做饭尝试,大概起源于初中时期。步入青春期,我那点微薄的生活费实在不堪我旺盛的馋虫和日益兴盛的变美意识的瓜分。自制面膜我也是试过的,但是步骤繁琐不说,购买器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相较之下,或许自己做饭更为可行。
当时我的爱好是做咖喱,肉是一点不放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不放心自己做的肉,总是怕做不熟),但是杂七杂八的蔬菜加起来,也给我炖煮出偌大一锅。现在想来,当年那些纯素咖喱做法粗犷拙劣,食材调味均有缺失,应该也算不上多好吃。但是吃多了黄女士做的粗糠,能够换个口味也是好的。故而我和我弟总能把那锅咖喱吃个精光。
初中时间充裕,但钱包瘦弱。因此除了初中那一锅锅咖喱,和夏天常做的凉粉,日常做来囫囵果腹的,下一些青菜乱煮的面条,倒也想不起来还做了什么了。
上高中了钱包丰满起来了,空闲时间又变得紧巴。而且既然有钱出去胡吃海喝,为何又要囿于一方厨房烟熏火燎。故此初中稍加磨炼的厨艺,到了高中直接跌回原点。
我上中学时,黄女士做的饭仍是一如既往的难吃。但是长大些了的我也不必再采取小学鸡时期那些幼稚的抗争手段。中二时期面对黄女士“不喜欢吃我煮的饭你就自己煮!”可以叛逆而帅气地钻进厨房自己重起炉灶,高中反正在家的时间也不多,不必受黄女士难吃饭食的荼毒。而我就读的高中甚至连饭堂都好吃,加上充足的生活费给了我奶茶外卖不断,还能时常跟朋友去下馆子的底气,那三年我也是出落得甚是肥美。
上大学了就不一样了。我跟我爸真的就是距离产生美,相见两相厌。我在外上学时他愿意给我宽绰的生活费在外胡吃海喝,然而一放假回家,那就真的一个子儿都不给了。没钱又不想吃黄女士那些饭菜,那也唯有再起炉灶了。
经过高中大学在外各种胡吃海喝,此时的我已称得上见多食广。普通的家常菜我是看不上的,要做,就要做一些家里吃不到的,方能彰显我的厉害。
那些年的我,想法是丰富多彩的,厨艺嘛,则是约等于零的。成天跟着烹饪视频东一道,西一道的做菜,既没认真打下什么刀工、烹饪的基础,更枉论建立什么烹饪体系了。
在厨房里的弱智问题、操作多了,黄女士对我的信任就少了。
某日我在网上学了道腌笃鲜,买好了春笋百叶结正准备复刻一下,向黄女士讨要排骨炖汤时,她却阿基阿佐,嘴里念叨着“什么腌笃鲜好不好吃的啊,你都没做过,不要做得不好吃浪费我的排骨哦。我这个排骨是好排骨来的,很贵的。”最后小气巴拉地分了六块小排骨给我。
最好笑的是,我洗好的排骨放在水槽边,等我备好其他菜要入锅开煮了,发现碗里的排骨只剩四块——黄女士趁我转身备菜又偷回去两块!
我这么个人菜瘾大的女儿虽然烦,但是假期总有尽头,熬一两个月,开学了我自会返校消失。在下个假期我回到她的厨房里搞搞阵前,黄女士还是有三四个月独享厨房,继续为她的家人们端出一道道充满爱意和营养的,难吃的饭菜的。
黄女士对我烹饪技术的改观发生在我工作半年后。新冠疫情爆发,我们被封在家。已经失去自由了,我不能再失去美味。因此我接替黄女士,操起了家里的锅铲。经过日复一日不断的厨艺磨炼,加上食材调料限制我对各大菜系、各国美食的探索,我做的饭菜,终于在黄女士眼中呈现出了:可吃,好吃的新面貌。
每天辛苦做饭还要被吐槽难吃,家里又有我这么个愿意做饭的女儿,黄女士自然乐意转交厨房的使用权。乃至每天晚上六点准点敲我房门“菜我已经备好了,你可以去炒菜啦~”我:“这位女士,你可知道你女儿是六点半下班的?”
后来我搬出去跟姐姐住,不用顾及不吃辣的黄女士,便开始畅快做辣菜。也是因此黄女士对我有了“整天做辣辣的外省菜”的偏见。明明我还会做辣辣的外国菜的好吗?!
但也确实是这一两年,尤其是在我姐姐(aka包租婆)怀孕生娃后,我才开始捣鼓学习做各式清淡的粤菜、家常菜。阅经千帆,作为一个广东人,哪怕从小吃着不好吃的广东菜,味蕾偏好也始终是粤菜啊。
我开始回归清淡饮食,转学粤菜的同时,黄女士却跟着抖音/视频号开始学起了她以往一直嫌弃的外省菜。先是买了个手动做面条的工具要给我们做手工面,后又爱上了吃青椒,种种改观让我们连连惊叹。
我认为想要做饭好吃,首先就得出去多吃。多接触不同的餐食,了解各种食材的不同做法,吃到过好吃的东西了,才能明白怎么样才是美味。像黄女士过往那样嫌弃外头的吃食,日复一日在厨房里重复做着一样的饭菜,只是固步自封,陷入难吃的死循环。
好在退休后黄女士变得更开放包容了,她在我们持之以恒的洗脑下,也愿意偶尔屈服于自己的懒惰,不再强撑着扮演一个为家人做好一日三餐的好妈妈,愿意跟着我们去外面吃各种之前没尝试过的菜色。
充裕的空闲时间,和短视频无孔不入的入侵,也让她这个资深厨师睁眼看世界,看到别家的锅里翻滚着什么样的伙食,并随之一试。
在她的女儿的烹饪技术走向成熟时,黄女士这个为家人做了四十多年饭菜的老厨师,开始为自己而做饭,为兴趣而做饭,开启了属于她的烹饪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