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归宿,人的归宿
跟垃圾打交道的都是普通人,也见识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
看第一集时觉得英国的垃圾分类做得真是很差,那么多纸质包装都被随意丢弃,要是在我身边一定都会被人捡走卖钱。第二集才看到,他们有他们的回收体系,二手商贩让好多物品脱离了被丢弃的命运,片子里的旧物摊非常好玩,虽然我不太愿意增加物品,但是逛起来还是挺有趣的。
第二集里垃圾工还要负责收拾去世的人的遗物,那位逝者的床垫是整部片子里我看着最倒胃口的东西,一个人攒了太多的东西在世界上,离开的时候能带走的太少了,剩下的只要麻烦垃圾工。垃圾工帮逝者的朋友找大象那段很让人感动,找回的是老奶奶的回忆,也是对人的尊重。第三集里还有在垃圾堆里找钱的任务,看着真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工人们还是在积极工作。
第三集主要说垃圾场是如何做的,对于燃烧垃圾的效率真不知道我身边的能到多少,片子里瑞典的垃圾燃烧效率够厉害的,确实是分类做得好有利于燃烧效率的提高。想必国内应该也有这种高级的垃圾利用工厂了吧。
影片中堆肥的厨余垃圾是好多食物的最终归宿,有太多的食物被浪费。20年前我回荣成老家,在我姨家看她把择菜剩下的叶子,削掉的果皮瓜皮都喂了鸭子,烧秸秆的草木灰堆起来回到田里,家里几乎没有任何厨余垃圾,都能利用或者消耗掉。想想如今乡村也变成了社区,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物质的循环。第一集圣诞节后的噩梦,忽然让节日暗淡了下来,还好有人送给垃圾工的圣诞礼物,还能看到好多是带孩子来送礼物的,给人一种温暖。想想太多的东西为了最后一刻的打开包上了繁复的包装,然后就被丢弃变成垃圾。消费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最后都变垃圾?那有多少垃圾都是买来的。常听的宣传是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等到要扔垃圾的时候,发现两种类别根本分不开,然后也发现减不了,买回来的吃的还可以尽量吃掉,但是包吃的的包装,一层层,只能进垃圾桶。我一直觉得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是要从生产端着手,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是扔扔扔。纽卡斯尔两周收一次垃圾,我开始还觉得他们的垃圾太多了,但后来一想,国内的城市一个家庭,只要做饭、有网购——就像我现在的生活一样,两周的垃圾也会很多啊,真不能怪市民投诉。
垃圾厂里的鸟是某种鸥,原来有这么多,现在我能相信北师大的乌鸦在垃圾分类推行后,可能就是去了这样的垃圾堆肥厂。希望能有个介绍国内垃圾处理状况的片子,说实话我是真不了解。
片子里还看到了英国人的12345是怎么工作的,接电话的人员是非常干练负责,提炼出投诉人的具体问题,然后帮助解决。还有一段是纽卡斯繁华区夜晚打扫的清洁工,一边打扫一边有人扔,清洁工很无奈,结果政府真给力,把夜班取消了,想想一定是街道更加脏乱差,但是一边扔一边扫就是浪费人力,取消了,让你扔垃圾,你们就在垃圾堆里玩吧。这个真是挺狠的,国内的政府干不出这么不要面子的事来,不过想想,这笔人员支出几乎也就是浪费,不如补贴到更有效率的部门,也能理解。不知道取消之后那个地方的夜生活垃圾成堆究竟怎么办,这的垃圾遍地吗?
这个片子的配乐很棒,垃圾工的忙碌和无奈有了背景音乐的配合给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