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行
错峰出行,计划好的漳州行,在十一月的第一天出发。
到达酒店1:40,房间还是未出来。只好寄存到前台,我们直接去漳州古城。
酒店就在战备大桥南端,過桥就是芗城区。我们从北往南,游走古街,第一个目标是文庙。古城不大,文庙在中轴线上,不远便看到。红色的墙,向上张开的飛檐,端庄大气的两个牌坊,“德配天地”在東,“道冠古今”在西。可惜,从今天起维修三天,無法进去参观。只好留下遗憾,等我下次再来膜拜。
石牌坊位于香港路181号,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正面是“尚書”,表明主人任的官职;背面是“探花”,表明主人科举时的名次。石牌一南一北,十分显得低调。在狭窄的小巷里,默默地屹立一方,四百余年的年岁,在石块上彰显出古朴和沧桑感。再向北遥望,可见西方教堂的圆穹、尖顶。一瞬间,有股历史穿越感。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在不大的空间里融合,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我们特意走上了古城留下的唯一一条古青石板路——始兴南路。历史上这里是漳州上任官员走的路。石板路表面并不平,但经过了这么多年,表面十分光滑,有光泽且发亮。我特意蹲下来拍照,意外见到一只白色的猫来到我的脚过,用头和身体蹭我,感觉我就是它的主人。猫有些老且瘦,其中的一个眼睛发白,不知道是不是需要治疗。
往北走,就来到中山公园。公园在展出奇石和三角梅,我倒是认真的看中间的纪念亭。亭有四面,有两面提写了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这里也是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屹立之处。百余年前的漳州府衙所地,现在是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场所。
出公园见到一片白色建筑,这就是天主教堂。它就是在石牌坊远望可见到的,关了门,我们就往南走,去参观福建省委旧址。古城的路名十分考究,有台湾路,香港路,这些是地名取的路名。我们现在走的是芳華路。《芳華》是作家严歌苓写的,后来拍成了电影。当然,我更尊重原作。所有见到路名就十分有亲近感,也有股年代感。
最后一站,我们进入了省委旧址。我邀请讲解员,对方很乐意的陪着讲解。旧址现在都关闭着,原因是老房子需要修缮。在有展出的房间里,介绍到八一起义的部队,南下到达了漳州。我们说,我们就是来自南昌,气氛一下就亲切起来。参观结束后,讲解员还特意和我聊起旧址老房子的背景以及目前的状况。
十一月的太阳,暖阳阳的照在身上。我们在古城西门的游廊里,坐在其中休息。背后是历史厚重的古城,眼前是車水马龙的主干道。一位来自英雄城的游客,在闽南漳州古城畅想,我的到来,能给这里留下什么?这真是,“多情应笑我,早生華发”呀!
2024-11-03莆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