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徒步有感
周六带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和自己以为完美的计划,约了朋友出发在徒步的路上。心里幻想着能收获一场完美的徒步之旅,与大自然的美景撞一个满怀,沉醉在秋日的馈赠里。
选的是南京一个比较小众的徒步山林,从小红书上的图片看确实是风景秀丽,看到网上的线路攻略总以为无需太多准备,跟着攻略走就行。这往往是互联网的一种错觉,因为个人的经验并不能代表整体,其网上呈现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在实际的操作,或者说指示过程中会有很多变量和不确定性。
果不其然,在一开始中我们就出现了选择困难症。登山徒步的入口就有很多种选择,在网上的攻略中,并没有相似的场景供我们选择,网上的只言片语并不能给我们以全面的认识,只能奔着“走走就对了”的原则,开始了旅程。
在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分叉口,这个分叉口虽然网上有一样的图片,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只能靠直接选择了左边的路线,而这样的代价就导致我们走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起点,因为我们走的是一个环线,在刚刚这个分叉口上我们其实应该选择右边。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你以为跋涉了很久,其实走了很久才发现,自己连入口都没有找到,兜兜转转绕了一圈还是在起点,便只能安慰自己“路上的风景更重要”,其实人生很短暂啊,浪费的时间再也回不去了,你没有从头来过的机会和时间了,换一句话说你只能这样安稳自己。
刚下过一场秋雨,这样的野山里面,尽是泥泞小路,山里面砍伐竹林的货车更是把路压得沟壑纵横。雨后山泉水往下流淌,叮咚作响汇像是山里孤芳自赏的音乐会,偶尔闯进一些观众,却忙于找路无心欣赏。
一路向前,爬坡而上。迎面走来了原本落后于我们的一组家庭。当时本以为他们一家带着小女孩会半途折返,没成想却走在了我们前面。询问其原因,才得知他们觉得时间来不及了想要走小环线,对着别人的足迹才发现不对,要从旁边的小路走,我的朋友们表示不想继续走下去了,于是他们折回原点等我,我便和这个家庭组队出发了。
山里静的有点吓人,遇到了几颗泛红的枫树,在山林里面熠熠生辉,山林密闭爬坡而上其实看不到什么风景,因为不认识路,也没有网络,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走,其实内心是有点慌张的。这种非成熟的景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比较危险的,我也只能与这对家庭保持距离结伴而行,时不时在前面等他们。
最终,我遇到了后面赶上来的一对父子重新组队,继续出发了。他们的步伐很快,他们也不清楚路线,只能顺着林间道路往前。到了中午,中途又遇到几队人,攀谈才发现他们是从另外一个方向上来了的,想要去峰顶或下山,那时候才发现大家都迷失在林间了。
结束了才发现后面一段我其实是在半山腰上走直线,然后缓慢就下山到了反穿的起点。最终快到山下的时候,遇到了刚好要去山顶的人,才发现自己已经和要去的目的地失之交臂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在去往山顶的路上,其实已经下山了,直到山脚才会幡然醒悟。网上看到的,道听途说的,永远不能代替亲身体验,因为他们也只是知道、看过、了解只言片语,呈现的并不是真实全面的面貌。在山林里穿梭的时候,我们都是走在迷途中,任何人都不能给你明确的答案,大多数人都和我们一样,是第一次来,并不能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们在便利的生活环境中过久了,往往会低估荒野的危险,准备不足边出发了,结果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
最终我并没有和自己预期的风景相遇,也没有成功登顶,只是简单来过而已。登山其实感悟很多,无论出发多么美好,路上遇到多少故事,你只能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脚步,期间有很多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遇到岔路口,我们永远只能选择一条路,鲜有机会返回绕到另外一条路去重新探索不一样的风景,哪怕中途知道自己走错了,也没有时间和体力返回去了,只能乖乖下山回家。最奇妙的还是中途我们本来走对了,结果被那组家庭带偏了,还导致我的队友畏难放弃。
这次徒步,虽然期待了很久,策划了很久。还是以自己准备不足,遗憾收场。全程最难忘的是一个人走在山林里的那种感觉,自由又恐惧,向往又害怕,还是低估了野外徒步的难度。人生虽不能顶峰相见,但总能在路上重新认识自己,期待他日再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