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我看演唱会了
查看话题 >20年J-POP路人粉回归日音后的一年演唱会复盘
这一年以来看过的日音演唱会:
12月18日:ONE OK ROCK 4月10日:King Gnu(新加坡) 4月15日:King Gnu(上海) 5月11日:RADWIMPS 5月22日:Eve 7月3日:羊文学 8月4日:宇多田光(东京) 10月26日:藤井风
从去年12月看ONE OK ROCK算起,不知怎么地,开启了久违的J-POP模式,不过热门的Yoasobi还是没机会买到票,只能等到明年临近时看看能不能捡漏。稍微复盘一下这一年以来看过的日音演唱会,个人体验感最好的是King Gnu。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确是到目前为止我唯一一个在看完演唱会后就迫切想重看一次的日音歌手/乐队,然后就刚好当时是要回国,也刚好在最后时刻买到了上海加场的票。
日音演唱会好像普遍比较短,两个小时已经算比较标准的时长了,很多也开90分钟。宇多田光的巡演两小时唱23首歌,也是比较正常的曲目数量,就是大部分时候唱歌,加一些talking,说话也不算多吧。王牛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不说话,而给足够多的曲目,所以同样的两小时演唱会能够塞到29首歌,上海站加场还附赠了一首一分钟的不插电清唱版Don't Stop the Clocks,首尔站第二场也唱到了30首。
对比一下我作为十多年老粉看了两站三场的苏打绿二十周年巡演,也就差不多这个歌曲数目,其中23首是完整版,7-10首是时长一分钟的点歌。所以以歌曲的完整度来讲,甚至王牛更胜一筹。要知道,苏打绿演唱会的时长是三个小时。当然,有吴青峰在,talking是不可能短的,而加上苏打绿其他团员的性格,整体来讲,talking部分比较圈地自萌,对非粉是很不友好的。这里我真的又在不由自主地挑起苏打绿这次巡演的毛病来,因为效果没有以前的好,加上年纪大了看的演唱会多了也会要求变高,所以的确三场都不算特别地享受。
音效最好的是宇多田光东京代代木场,那个音响直接给我听出了空灵的感觉,加上熊光的歌声(尽管开场有些不稳),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过现场整体声效最好的一场演唱会。但是好像她的巡演也得看场地,并不是每场都有这么好的音效。所以即使当时是买的高价票,也觉得非常值得,算是圆梦吧,太满足了。
海外巡演talking多不多,取决于主唱英语好不好,野田洋次郎和Taka都是属于比较能说的类型,我觉得野田洋次郎还算比较正常,Taka就太正能量太打鸡血,但的确也符合OOR的歌曲风格。RADWIMPS真的就是听个新海诚凑热闹,路人体验感是很舒适的,现场音响调得也不错(今年在那个场地看了两场,另一场就很差)。OOR我觉得是现场好过听歌,现场就蛮摇滚的,非常嗨,而且有非常明显地感觉到Tomoya打鼓很厉害,我这个在演唱会上都能睡着的人可以在现场被带动起来,至少有一半原因是他的鼓。
羊文学和Eve演唱会的音响效果就是卧龙凤雏,Eve在我这儿还更差一点,但毕竟Eve的场地条件比羊文学的livehouse要好些,而且票价还是正经演唱会的价格,但实际出来的效果,就单从硬件设备的条件来讲非常不值得。Eve就是我90后赶不上00后的潮流,对于00后的青春伤痛文学不是很能欣赏,以及他基本上每首歌都差不多的模板,非常容易疲劳。他的破锣嗓我也不是很懂,但不得不说,动画做得不错,也的确是现在小年轻会喜欢的画风。羊文学的演出也是碰到了主唱Moeka的生日,她给我感觉是小小的身板,大大的能量。新加坡场的代班鼓手也是女生,就很巧,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全女乐队的演唱会。我还挺期待羊文学可以走得更远。 2023年底才看《咒术回战》,不是它的粉,甚至点开它的起因是想看它的笑话,不喜欢这部动画,却没想到今年就连续捡了三个周边演唱会。
然后就是最近的藤井风,终于来新加坡了。上回巡演我还吐槽,说雅加达、吉隆坡都去过了,就是不来新加坡,新加坡可能是J-POP盆地吧。他的演唱会没有安可,90分钟18首歌,真的让我看得意犹未尽(不过我并没有很想重看一场,因为确实就是曲目太少)。但他的演唱会后劲足,是必须要看现场,才能完全体会到他歌的灵魂,太舒服了。好像是最近工作太累,就一下子在某一个点突然get到了他的歌(之前就只是觉得还不错,但不会像王牛那样秒get),就突然觉得非常好听,然后就抱着这样的心情去看了现场,就更加成了。
其实比Yoasobi更想看的是米津玄师,也曾想过要不上海站就飞回国吧,前提还得是买得到票才行。不晓得为什么没有开新加坡场,而且亚洲就上海跟台北,就跑到欧美了,完全不为亚洲其他地区考虑。希望可以增加新的站,这样买票也容易些。
今年真的打卡了非常多场演唱会,华语、日韩、欧美都占上了,频率之高已经是有史以来之最了,已经几乎等同于别人看院线电影的频率了。今天又临时买了后天的票看Dua Lipa,尽管新专不好听,但她好不容易来次,其实还蛮想看的。之前几场欧美听的都是老人,这次听一下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