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能把日子过好的能力
查看话题 >除了选择和努力
经常在短视频里看到一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很多人听了以后都内心连连点头表示确实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视频说,尤其对于穷人、普通人来说,会选择要远远大于努力,很多时候你选对了,要比你埋头苦干效率高很多。
但有没有想过——除了选择和努力之外,还有什么效率更高的方法呢?这个方法是我常年使用而且常年受益的。
我接咨询的时候常遇到一种咨询者,说书生我知道虽然你没从事过法律行业一天,但毕竟你是学了五年法律的,我能咨询一下法律相关问题吗,然后上来巴拉巴拉叙述了一堆。往往我抛出一个问题把对方一下问哑巴了,我说:为什么一出事你就本能地、条件反射地想到用法律解决问题呢?我们的世界真的已经法制化到那种高度了吗?
之前没做付费视频的时候,评论区和私信相当多的人都质问我:你不生孩子你老了怎么办,只能去养老院了。
我说为什么提到没孩子,你们就本能地、条件反射地只能想到养老院呢?难道除了养儿防老和养老院之外,就没其他选项了吗?对方往往说:我还真想不到还有什么选项。
曾经有个通讯录在我这咨询,说自己岁数一天天大了,爹妈催婚逼婚,自己已经扛不住了,想出柜没胆量怕他妈一下过去,想形婚吧还觉得缺德,就算是找个拉拉假结婚也觉得隐患多多,问我怎么办才好。
我也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通讯录走到这个份儿上,脑子里本能地、条件反射地就只有出柜和形婚两条路呢?对方说我想不出有其他办法啊。
有点感觉到我今天要说什么了吧?所谓的选择远远大于努力,那不过就是在你知道几个有限的选项的前提下而已,通常时候人在面对选择,可能只有非黑即白两个选择——要么复读,要么就业;要么考研,要么考编;要么结婚,要么单身;要么读博,要么留学;要么留在家乡,要么北上广深;要么外卖员,要么当保安。
看视频的时候觉得什么“选择大于努力”可有道理了,可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却发现只有两个选项,这还谈什么“选择大于努力”呢?就这样还能翻身吗?
步入正题,我要给出的方案是——当现成的选项不够的时候,或者选项无法让自己满意、无法让自己达到目的的时候,记得及时抛弃那些无用的选项,而是要开动脑筋,本着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解决问题到什么程度的基础上,自己度身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量身定制的自定义选项,然后去选择它、去不择手段地实现它,最终达到目的。
可能说到这不少人又要泄气了,觉得这也太累了,这不纯纯地把本来简单的选择题变成复杂的主观题了么,书生你不是总说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么,咋今天又唱反调呢?
那我要反问一句了——你觉得活着真的是选择题那么简单么?从生下来一路选择选择几十年,然后这辈子就顺顺当当过去了是么?你觉得这现实么?有没有意识到——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人误以为一辈子只要在各个节点上接单地做做二选一,然后这辈子就顺了,所以那么多人才活成那个德行,一个比一个焦虑,一个比一个迷茫?有没有可能那么多的人没活明白没活幸福,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选择错误,而是审题错误呢?有没有可能人这辈子其实要面对的只有一道主观大题,其实卷面上压根就没几道选择题呢?
走过应试教育十几年的人都知道——审题错误是最致命的,很容易零分,无论你怎么答、答多少、字迹再漂亮,只要审错题,就是一分不给。
所以,今天我就提个醒:如果你迷茫,你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静下心来问自己一句——有没有可能我之前审题审错了,其实这压根不是选择题呢?转换完视角之后,重审那道题,也许就能柳暗花明。
审题审明白了,下一步重要的就是答题。
像我刚才说的,这是一道主观题,是需要你自己组织手头已有的材料,引用你认知里所拥有的材料,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准确地表达出来的,它考察的不是“因为、所以”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你打通好几个维度,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才能答完的,这道题的答案写出来肯定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个立体多维的东西。
譬如我说我给你看个故事,然后并没有给你拿一本书,而是把你带到了电影院5D影厅,那块屏幕虽然是平的,但戴上眼镜以后,上面的图像却是有景深的,不光有图像,还有声音,还有声光电效果,椅子还能摇晃,甚至你还能闻到气味。
看完以后你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要看我看个故事是这个意思啊,我还以为是写在纸上的故事。
那我就要问了——为什么一提到我给你看个故事,你就本能地、条件反射地只想到书呢?你不是总说选择大于努力吗,如果你只是本能地想到书,那还叫什么选择?
所以品咂品咂,到底是什么,在你面对选择的时候,眼里的选项都那么少?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书本吗?你不知道有电影、不知道有5D影院这个东西吗?
其实你知道,但你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还是会本能地、条件反射地脑袋里只有那个距离你最最近的、成本最低的、最方便的、最让你能犯懒的常规选项,那就谈不上是什么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这话没错,只是你审错题了,你误解了“选择”这个词的意思,甚至,相当多的人把单选题甚至做成了判断题,对吗?
意识到这里的可怕之处了吗?
今天这个话题,一定是讲给少数人里的少数人的,能听进去能理解并落地执行的,必然是少数里的少数,这也是一种筛选,一种比什么中考/高考/考研/考编/司法考试还要高质量的筛选。
而且答得对不对,也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答案可以参考,自己到头来能得多少分,也只能用成年人的分数,也就是钱来衡量,还有一个衡量指标,就是如假包换的幸福感,那种没法忽悠别人,也无法忽悠自己的真正的幸福感。
-
管佩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23 09:09:13
-
哈哈哈哈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06 10:12:09
-
广陵散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06 06:54:01
-
Riddikul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06 04:12:29
-
Momi Duo 转发了这篇日记
有意思🤔 生和不生,好像是一个选择题,我这阶段都被困在这里,一直纠结。实际就是审错题,因为无论生和不生,我更需要解的是养老问题,而不是生了就等于解决养老问题。生娃只是一个大众习惯性首先想到的选项。
2024-11-05 15: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