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章细读张爱玲《小团圆》28 从“三美团圆”的戏台离场
看罢戏,继续往前走,刚在台下看了戏的九莉很清楚,她也已然被架上了戏台,成了别人眼中将来邵之雍 “二美三美团圆”故事的一员。这使她看到乡间的景色有所感:
……傍山的一面许多淡紫的大石头,像连台本戏的布景。
真正“千山万水的找了去”然后“在昏黄的油灯影里重逢”的场景,并不是她曾经想象的那般,并不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温馨熨帖,而是隐秘的怨怼、琐屑的难堪,以及终于直面“糟哚哚,一锅粥”的巨痛。
她原是当面去问邵之雍预备如何对待小康,却见到了他的“第三美”辛巧玉。还是对他“千里送京娘”、掩护他逃亡的一美,太符合旧才子佳人故事的调调。
小康他不置可否,显然不愿放弃。巧玉是逃亡所需,更不会割舍。他也给九莉分派了角色——季隗:
次日他带了本《左传》来跟她一起看,因又笑道:“齐桓公做公子的时候,出了点事逃走,叫他的未婚妻等他二十五年。她说:‘等你二十五年,我也老了,不如就说永远等你吧。’”
这几句很能写出邵之雍演说家大于学问家的性格——学问粗疏,善于穿凿经典乃至穿凿事实来利己。是晋文公不是齐桓公。
邵之雍在等着将来,娇憨的情人、难中的艳遇、苦等的贤妻“三美团圆”。
“天真”、“不疑心人”的九莉至此终于把半明半昧的感觉确定了,不再抱有幻想。她很痛,痛到:
有句英文谚语“灵魂过了铁”,她这才知道是说什么。
又:
还有“灵魂的黑夜”,这些套语忽然都震心起来。 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但在潜意识里,九莉恐怕早已料到了这些情形,恐怕是有意给自己这样一趟痛苦的旅程。很多原因牵着她,让她陷于这段“糟哚哚,一锅粥”的关系中无法自拔,于是她只好用“痛苦”给这段关系做个了断。就像因某种原因必须握着水杯的人,只有当杯壁烫到无法承受时,她(他)才能心无旁骛地放下。
并不是她笃信一夫一妻制,只晓得她受不了。她只听信痛苦的语言,她的乡音。
“痛苦”,这亲密的乡音推着九莉从“三美团圆”的戏台上离场。
唯一的感觉是一条路走到了尽头,一件事情结束了。
唯一的感觉是一条路走到了尽头,一件事情结束了。
类似意思的话其实在第一章出现过:
一回过味来,就像有件什么事结束了。不是她自己作的决定,不过知道完了,一条很长的路走到了尽头。
那时,九莉发现蕊秋把自己含恩怀愧献宝给她的八百元奖学金随意打牌输掉。多年来母女间被“那些琐屑的难堪”不断磨损着的爱,在那一刻终于被最后一根稻草消磨殆尽了。
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
如今,两段让她受过罪的关系都走到了尽头。之所以让她受罪,因为这两段关系是她在过往生命中与这世界上的人的最深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