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记39
从父母在厨房的声音中醒来,他们在做卤猪脚,父亲出院后身体平稳,我们也松了一口气。他只要有兴致就会大展厨艺,母亲自然在旁边帮,就算父亲不要,说她妨碍,母亲也晓得他根本找不到那些该要的厨具或者调味,仍旧要母亲亲自找出来递给他的,所以母亲并不与他计较。
我匆匆吃了母亲留给我的一碗汤圆,虽然今天雨就没有停过,在窗沿顶上滴滴答答,错落有声,我也不觉烦了,展开许久没有动笔练习线条,是买的永乐宫人物线稿。父亲住院前本来就买了计划每日一练,结果匆匆大半月就过了。
用了朱砂,也没用平日的勾线笔,用了写小楷的毛笔,是在抖音看直播感觉人家没有用勾线笔在勾线,我就试试了,感觉还可以,粗细不一的很快上手。但坐久了腰就遭不住了,几次活动下来,终于只剩头部的时候不得不放弃,慢慢躺下来,看看时间,已经快4点。今天就算了吧。

老曹的扇子损了一条口,问我能不能帮补下,昨日因要去医院,并没有考虑仔细就把调了上好色的纸胶带贴上去,但是感觉不好看,纸胶带有横纹,太粗了。
后来又用医院的纸胶布试,还是不满意,拍给老曹看,她是没问题的,都说要得。但我过不了自己对关于美画的要求,补画是习画者应该懂的技能,老曹不急着用,(她的爱好跳舞,扇子是舞具,就像我爱画画,所以我应该知道不愿对热爱将就的心理)最后我打算再换纸修补一次,但没有浆糊,网购了,所以只能让她等着了。

昨早骑车带母亲去了菜场,人群拥挤,就不想进去了,偶一抬头时(来过很多次没有发觉。)看到悬挂在半空的酒旗,真的好小众,大大的酒字下,写着本地小灶酒。想起古诗里常用酒旗一词的,虽然不记得都有哪些诗句,但是看到这样带着传统的风格,还是会欣欣然,觉得好,就觉得那酒家的酒好不好倒其次了。老板能想起用这种招牌,真的很难得的,这里不是古镇不是风景区,就是隔着两条小街的县城菜市场,它是德昌一天晨计最热闹的地方,没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