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城市主义》序言
序
21世纪始,中国城市建设浪潮澎湃,新区建设,常常以文化巨构开路 - 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大剧院。剧院对观演功能和建筑造型,本有较高要求,在国际设计竞赛的操作和推动下,大剧院惊奇之作竞相拔地而起。我在世纪之交,开始关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建筑,在2005年写成《建造革命 – 1980年来的中国建筑》一书之英文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出版《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同济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都注意到了文化巨构在中国建筑革命中的突出表现。而李磷老师和我合编的《21世纪中国城市主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则总结了21世纪在中国城市显著兴盛的多种建筑类型,包括大剧院、购物中心、大学城、摩天楼、门禁小区等。
中国大中城市居民和建筑设计人员,对剧院其实并不陌生。1940年代,上海苏州河两岸密集排布着影剧院。我家住在虹口区,沿四川北路往南走,就有永安、群众、国际、胜利、乍浦、曙光电影院,工人俱乐部、邮电俱乐部里,有可以放映电影和表演节目的礼堂,对外公开售票。类似的礼堂,在很多工厂和学校都有。1980年4月,我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报到,第二天就去上海戏剧学院上班,同济设计院设计戏剧学院的实验剧院,舞台设52根吊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先进的舞台,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于1986年 落成,成了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的公认中心,见《建筑学报》1987年第11期的设计总结文章。 在参加上海戏剧学院项目的过程中,我有幸参观研习了一些各地的剧院。
但21世纪开始的中国大剧院热潮,又远远超越了一般“为人民服务”的集会和观演技术功能。这些剧院集中了城市和地区的财力和愿望,从动迁征地到设计建造,都是地方政府的首要“实事”- 这些剧院,要迎接国际水平的演艺团体,要成为城市的名片,要为城市的人才和投资环境做出贡献。到2010年,我已经记录下近50个新建大剧院的资料,到2022年,这个数字过了180。中国虽然有近 700 个城镇,但这些大剧院的规模、型制和设备,毕竟是超前的。这些大剧院有观演的设计和设备,但令人瞩目的是其出新的形象、错综庞大的门厅,还有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里龙凤想象的文稿和图片。
2012年开始,来我这儿工作的研究员、研究生都多少参与了大剧院的探索,如谭峥、肖靖、丁光辉、臧鹏、刘新、陈家骏、肖映博、常威等博士,孙聪、张璐嘉两位爱徒更以大剧院作为她们的博士论文题目。我们的研究员们,都是建筑系毕业生,对观演建筑的建筑设计和技术要求,一般是了解的。我们的研究,提及了观演厅和舞台的技术问题,但更关注到了大剧院和城市设计的关系。大剧院如何嵌入新区规划的蓝图,如何引领了周围建筑的发展,如何实现了有关方面的预想目标,为城市品牌做出贡献。我们将这些中国城市21世纪的现象,都归结到一面旗帜下,姑称之为“大剧院城市主义”(grand theater urbanism)。
从《21世纪中国城市主义》,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大剧院城市主义”,每一章以一个城市为对象,考察观演建筑在过去和现在对城市的贡献,而案例的终点,都是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大剧院。这些城市有一线、二线、三线,分布于东西南北中。感谢剧场专家卢向东教授和重庆的褚冬竹教授加入,提供北京和重庆的情况,《大剧院都市主义- 21世纪的中国城市》英文版 (Grand Theater Urbanism – Chinese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2019年由Springer 出版, 10章,分述10个城市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太原,无锡,台中,香港 (5对)。该书自2019年出版,到2024年1月,在出版社网页,已经获得4641次下载,每个下载的文件,会在多人间传播, 而此书也出现在盗版网站,盗书不好,但毕竟也在传播。据World Cat 图书馆网站的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168 家图书馆收藏了印刷本。这些数据,都超过了科技图书的一般传播量。也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注意,有的研究人员和机构,模仿我们的方法,开展其他国家的类似研究。
《大剧院都市主义》的作者,一直有意推出中文版,回馈我们的土地;中文版也是建筑设计、剧院筹划等各界朋友们的殷切期望。经过漫长的疫情和封控,文化建筑则在开放、半开、扫码或关闭间挣扎纠结。4年后,我和爱徒孙聪博士共同负责,作者们重新集结,在原有10个城市的基础上,再增加2对4个城市 – 南京,武汉,台北,澳门,以期更全面典型地表现中国城市的建设状况,而所有的城市,都尽量更新疫情来4 年里的情况,以考察公共和文化建筑的韧性和灵活性。蒙冯国安、朱宏宇和邹涵老师加盟,书写台北、澳门和武汉的剧院建设。
我们小组在各地参观并拜访大剧院的管理部门,蒙各剧院管理人员的恩允,特别要感谢深圳肖平医生和上海黄文福先生在两地的牵线和引介。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徐冉、郑诗茵、刘静老师对本书的出版引导和精心编辑。
边界解封,太阳又再升起,演艺场所回复以往的熙攘热闹。希望大剧院,让我们的城市美好。
薛求理
2024年 秋




拾贝岛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环行走 Walk in Central (36人喜欢)
- 现代在心 古典在手 - 阅读李华武 (Remo Riva) 先生的建筑设计 (8人喜欢)
- 看海的图书馆 (18人喜欢)
- 陆谦受的上海和香港 (19人喜欢)
- 投稿有多难? (4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