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我曾经来过
昨天和分析师谈论梦,梦中出现的是一栋挤满了小房间的高楼,拥挤,破败不堪,住户都是城市里的贫民或边缘群体。我在周围四处找寻我的家,想离开这栋楼,转来转去却又不知不觉又转回到了这座楼房前。
我突然想到了这类似我刚到巴黎住过的楼房,因为是穷学生,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我只能四处找寻便宜的房间,于是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才发现了在市中心的这个小房间,法国人称其为chambre de bonne (保姆房),是以前法国家庭里女佣住的小阁楼。这个小单间位于最顶层,不到10平米,有一个大大的天窗。这个大楼是有电梯的,但是要去我住的保姆房却要去另一个通道爬楼梯才能到达。周围住的都是在这个大都市打零工的外国移民,我碰到过非洲的大妈,带着她的4,5个孩子住在隔壁的小房间里,她在巴黎当保姆,领微博的薪水和政府的住房补贴,养一大家子,在这个大都市里艰难谋生。我也在走廊上碰到过其他的黑人邻居。物质条件很糟糕,一层楼的人才共用两个洗手间,每天晚上上楼或出门都胆战心惊...
可是,巴黎留给我的印象绝不仅是这个。我只在此短暂的住了两个月,很快就搬到凡尔赛宫附近的一个单人间。房间依旧不大,但是设备齐全,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我住的楼房应该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吧,也许和不远处的皇宫还有着渊源呢。在这里我感到安全多了,也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我住的环境。在很多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背着书包去周围的图书馆看书,或者去不远处的皇宫散步,或者在附件的公园里跑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宁静,安详,惬意,这是这个法国的郊区留给我的印象。
半年后,我又因为种种原因回到了巴黎市中心。刚刚处于毕业找工作的间隙,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每天会去离家不远的蓬皮杜中心看书。在我的记忆里,总是要排很长的队才能通过安检进入场馆。名义上是去中心看书,可是我往往对那里的大部头无法产生兴趣,看不了几页就放下了,更多的去看中心定期举办的不同类别的展览以及到周围的纪念品商店闲逛。当然中心外面的各国艺术家的形体表演也会深深的吸引我,他们会打扮成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造型,冲行人摆出好玩的样子,我也常常会扔几个硬币到他们前面的盒子里;广场上还有人很认真的拉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在空中回荡,让我驻足忘返。那个时期是我最焦虑的人生阶段,前途未卜,每天在精打细算的经济帐中度日。但是,在这个热闹的广场上,在中心里众多埋首于书海的不同国籍的人中,我觉得其实周围有很多人都面临和我同样的处境,只不过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大都里生存,努力找寻自己的位置。我因此不再觉得孤单,反倒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行的力量。
住在巴黎的好处,是无时不体会到艺术的痕迹。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整个周末都泡在奥赛博物馆。那些壮观的雕塑和精美的绘画作品真让人震撼,感官体验到的美却无法用语言描述,我也觉得自己太过于才疏学浅,无法更深的去理解伟大作品背后的含义。但是单单只是在博物馆里静静的待一会儿,就觉得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巴黎留给我的印记,还有圣诞节前香榭丽舍大街上遍布的璀璨灯光,装饰精美华丽的圣诞树,让我恍若置身于童话世界;静谧的夜里巴黎圣母院传来的一下又一下的敲钟声,直击心扉;还有遍地绿色的卢森堡公园,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书。偶尔,我也会接到几个男生的纸条,邀请一起喝咖啡..好浪漫的城市;还有灯红酒绿的红磨坊前浓妆艳抹的女郎,清冷高傲的叼着烟在街道上徘徊...
离开巴黎的最后一天,我在一直渴望的化妆品商店给自己买了一只香奈儿的口红和同样品牌的香水,一瓶碧欧泉的面霜。然后坐着公交车在这座我生活了几年的城市里转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街道和建筑从眼前一一经过,泪水不知不觉的就流了满面。
很多年后,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么一辈子都忘不掉她。深以为然。巴黎,就这样深深的刻在我的生命里,用她的包容和开放,陪伴着我年轻时的成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