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心(2024.11.7.)
好些日子没写日记了,更没有在豆瓣“散心”。
只是做梦很多。
这两个月,我的两本书出版了:诗集《回忆的花园》和小说集《过时小说》。上一本书的出版,还要回到2018年,那时候我还在人大读书,和同为人大人与朋友的戴潍娜、杨庆祥一起,,出版了三人诗集《所有未来的倒影》。《回忆的花园》收入的诗歌只到2020年上半年或八九月份为止,而小说集则到了2024年。我还有三年诗放在手上……一段诗歌时期结束了,去年开始,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每个月都会有十多首诗出来,不写都是不行的。那时候是诗来找我。现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没有新的诗了……但心里总归还是有的吧!
今天晚上,苏老师给我发消息,说诗集和小说集都收到了。他说,两本都写得很好。苏老师曾经是《出版人》杂志主编,也是湖南人,如今退休,从北京回到长沙去了。他好心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我收下了:200元整!
没过多久,我却在布衣书局拍下了一套十册的《清儒学案》,300元。300元是值得的,然而我会读多少呢?从六月份搬家到大兴以来,一开始我说,这辈子最多买不超过100本书了。然而五个月过后,100本书又买回来了,还不包括我买的那些自己的诗集和小说集。
这该如何是好呢?我的个人经济陷入危机,现在时常是依靠花呗过活了。微信里还有两百块,离发工资——发生活费,倒也只有几天时间了。不过我想,日子能是能过去的吧!
只是别的钱就不敢轻易花了,和朋友或刚认识的人吃饭也成了一件更为难的事情。钱啊,也来之不易。可今天的大新闻里却说,国家有12万亿元人民币要——要去哪里呢?刺激消费?扶持民生?重新振作看上去还过得去但许多人好像已经在困境中的社会?……那么,物品会降价?会给我们发钱?……
国家不足信。
·
每天都在翻开桌子上的一些书,读这本或那本。昨天晚上最后半个小时,读了《世说新语》开篇五则:古代中国人有智慧、有修为、有德行的人大有人在,他们被自己和他人的书籍记录下来:
·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陈仲举,西汉灵帝时期人,168年死去。他对有德行的人十分敬重,去豫章做太守,还没有到官府,先去拜访当地贤人徐孺子,他说,“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行,看来要比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更值得人敬重,因为刘玄德终究有所图,而陈仲举只慕贤而已。
· 又有东汉汝南安城的周子居周乘,他说:“吾十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这句话耳熟:一个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我们中国古代的贤人雅士,史家和思想家,留下了许多金玉良言和良好世范啊。
· 又说,又汉桓帝时的贤人李元礼,被当时的太学生誉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后进之士以能去他家拜访做客,比为“登龙门”。
大约后来中国科举史上的进士、登龙门,都源于此地?又或者还有更早的源头也说不定吧!
《世说新语》中一开始便举出了儒家子弟的“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其实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科”教育,和古希腊教育中所提成的道德、哲学、雄辩术、音乐……也差不多是大同小异的。
·
今天晚上,我从茱莉亚·安纳斯的小册子《古典哲学的趣味》中,读到了她引用古希腊“美狄亚的复仇”公案,引述柏拉图和他的追随者们的哲学,以及斯多葛派关于人的灵魂的整体说,来进行了分析。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中有多个成分,至少包含理性和感性。他认为人感性的部分——欲望,情感,是动物性的、低级的。这种所谓“理性至上”的观念,我是不认同的。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斯多葛派的理念。
一个人的内心——灵魂,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灵魂是统一的,情感、情绪和理性,都服从于一个人更深处的“理性”。说到底,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做什么。
因此,美狄亚因愤怒而复仇,杀掉自己和伊阿宋所生的孩子,尽管“他们也是她的孩子呀”……美狄亚始终是遵从自己的“理性”——计划,去做的。不论她复仇是否成功,她都没有“对自己失去控制”。
·

这里是《过时小说》的相册。我好像是本周一收到的新书,忙忙碌碌,在朋友圈叫卖签名本,还加上送人的书,两箱中的一箱也快空了。也就是五十本……
任何人,要脚踏实地地从不知到知,从籍籍无名到为人所知,都不容易。
尽管走捷径、一夜成名的例子也年年都在发生着。
这周三,和童书妈妈们一起去爬了顺义的矮山,山上不少树的叶子都红了,有些红得很好看。
-
孟醒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08 23:24:41
严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难以入睡(5.16.) (1人喜欢)
- 多么文学却又无奈(5.16.) (4人喜欢)
- 散心(5.15.) (1人喜欢)
- 散心(5月14日) (4人喜欢)
- 五一国际劳动节(散心0506)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