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解读:推天正月朔
仰望华夏星空,探究天人之际,我是双鱼戏水。上期和大家讲解了《三统历》统术部分的推日月元统之法,今天和大家分享,求天正及正月朔的方法。
《汉书·律历志》:推天正,以章月乘入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余。闰余十二以上,岁有闰。求地正,加积月一;求人正,加二。
此为推算所求年天正月(即,头年十一月)以前的积月数,由此判定所求年有无闰月。
可以由下述公式表示:

每章岁19年,有235个月,称为章月。故以上表公式,可求入统以来的积月数。
1岁的月数=235÷19=12又7/19月
闰余指前岁所余,当闰余≥12时,加上本年闰分,12+7≥19(章岁数),则19/19=1,故需增加一个闰月。再有余时,便为明年的闰余。
天正指建子为正月,地正指建丑为正月,人正指建寅为正月。
每一统以本统天正为首。若求地正之月,当于积月数加一月;若求人正之月,当于积月数加两月。
古代数学中,如(如法而一),盈(盈法得一),约(以法约之),满(满法得一),都是指以法除实。如:实如法而一,即以除数除被除数,而得商数。
《汉书·律历志》: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余。小余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之,不盈者名曰大余。数从统首日起,算外,则朔日也。求其次月,加大余二十九,小余四十三。小余盈日法得一,从大余,数除如法。求弦,加大余七,小余三十一。求望,倍弦。

如上表公式4所列:
求积日,用积月×1月日数,结果中整数的部分为积日,余数部分的分子为小余,分母为日法。
由积日确定天正月朔日日名,小余归入下月。因天正月本月有小余43分,加上积日小余,如满81分,则积为1整日,当月(天正月)就应设30日,为大月,否则为小月。
知:只要积日小余满38分以上,加上天正月本身所有的43分,积分就会超过81分,天正月就应设为大月;相反,小余不满38分,则为小月。
积日用以纪日,60甲子除之,余数称为大余。已知统首日干支,则可推入统后某年天正月朔日干支。如甲子统内第一章积日6939,满60去之,大余39。自甲子至壬寅尽39日,知次章章首为癸卯朔日。
可知大余后1日的日名干支,就是所求年天正月朔日名。
每月29又43/81日,故求下月日名时只需,将大余加29,小余加43。小余满81分则计入大余,为大月;不满81分,为小月。
加后大余满60,则减去60,余数从甲子次序表中查得,知下月朔日名。
如此即可,排出全年每月的大、小月和月朔日干支名。
月相每月有朔,上弦,望,下弦四个阶段,将1月4分,则每分为1/4月
=7又31/81日
积日大余加7,小余加 31。加后小余满81分,则计入大余。
大余后一日,为上弦日的日名。
依次再加大余7,小余31,得望日、下弦的日名。
(双鱼戏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