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浪漫与安全边际:略记卡萨利斯与魏森伯格的两张唱片
文:张可驹
也不时有这种情况,自己特别喜欢,或很感兴趣的演奏家呈现了略微让自己失望的演奏。肯定有不错的基准线,但那样的瑕瑜互见,究竟来自于何处?前段时间陆续听的两张唱片,就是有趣的例子。

魏森伯格(Alexis Weissenberg)与S先生(Stanislaw Skrowaczewski)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为EMI灌录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独奏者技巧当得5星,整体终归4星。
这款肖邦第一钢协演绎的成败,都围绕钢琴家对待“浪漫”的态度。成功之处在敢于去浪漫,遗憾之处在于无法将这个路子推完。至少,对魏森伯格这样终归扎根在老派风格中的怪杰是如此。
本次演绎的独特之处,在于独奏者疯狂驱动他犀利的技巧,弹出高能、强刺激、势如破竹的演奏,并由此将很多演绎者所追求的,内在优雅的早期浪漫格调做了近乎“扫除”的处理。
当然不可能真正去除浪漫风格,只是那样强刺激的直接,将演绎者的抒情空间压缩到最小。
魏森伯格弹得是实在犀利,力透纸背的手指,弹出晶莹而毫不粗糙的音符,那份穿透力却如同锥子直接扎在乐谱上。同时,把控音符间距,将演奏的紧张度反复拉,魏森伯格可谓行家。尽管用得有些边缘化,可倘若他能如此将演绎者的浪漫一撸到底地去除,也不失为一种重口味的反思之演。
然而,钢琴家弹抒情段落,偶尔却又流露出通过时值的掌控,通过rubato擒纵听者的意愿,并且很强。虽然是偶尔,更不至于出现后来某些人手里一句多个高潮的恶趣味,但有那样的意图闪现,就终归无法进入5星了。

卡萨利斯(Cyprien Katsaris)与殷巴尔(Eliahu Inbal)指挥的爱乐乐团合作,灌录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历史范围3.5星多一点,在世演绎者范围4.5星。
有时就会遇见这种情况,了不起的演绎者弹出对他/她的整体水平而言比较一般的演奏,卡萨利斯这款勃二协奏曲是一例。
高雅的色彩,精美的颗粒分明的触键风格,凌厉的手指技巧,这些都是钢琴家的利器,品味也没得说。然而,此曲恰恰暴露出这位钢琴家的短板:持续抗衡乐队宏大的音量不是他所擅长的。
倒不至于声音贫弱,而是要到达那个音量,就需要在音质和清晰性上做些妥协。主要体现在第一乐章,此处已经不是夯力度型的演奏,却还是让卡萨利斯一贯圆润的质感有了裂缝而出现金属声。
同样,在他的底线范围之内,踏板也是用足。但这么用,在色彩方面的成效不算很大,更多是为了发散声音。
表现歌唱句更多的2、3乐章,卡萨利斯明显自在很多。可整体而言,在反思将该作弹得过于高潮迭起的传统,继而采用节制风的演奏中,霍夫(Stephen Hough)的音响控制比他成功,录音与现场皆然(我没听过卡萨利斯的现场,这是说Hough的现场相比这张唱片中的演奏)。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卡萨利斯浅尝辄止的选曲无疑是明智的。

钢琴家自己的唱片品牌Piano21也发过他演奏“柴一”和“拉三”的现场录音,不知效果如何?或许现场开挂会提升一层?但就录音室制作而言,钢琴家明显是避开此类作品的。
作为当代曲目最为特立独行的钢琴家之一,卡萨利斯的选曲原本就让人感觉妙极,而这款瑕瑜互见的勃拉姆斯协奏曲,反倒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钢琴家整体选曲之用心。他演奏了那么多艰难之作,却几乎从未将这样的安全边际暴露出来。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10人喜欢)
- 母亲节专题:在音乐中,看“不内耗的母亲”等等 (9人喜欢)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6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2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