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场快评:钢琴家哈默林的技巧与风格依旧强大
文:张可驹
今晚(2024.11.9),听了哈默林(Marc-Andre Hamelin)的独奏会,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上下半场仿佛是两位钢琴家,曲目也完全泾渭分明。上半场是早期古典派,海顿与贝多芬;下半场是晚期浪漫派,梅特纳与拉赫玛尼诺夫。
哈默林同下半场的曲目联系更为紧密,上半场则是他离开后浪漫的超技大曲之后的一个方向。钢琴家陆续在Hyperion灌录海顿的作品,也开始录贝多芬。

具体的乐评稍后,简单来讲,钢琴家在上下半场真是一切都对比鲜明。他在海顿和贝多芬当中弹出非常精巧,也十分纤细的声音风格。当然不是严格的模仿,而是有一点将人们引向对于早期钢琴那种音量和纤细度的想象。
而在很多处理上,哈默林又融合了只有现代钢琴才能呈现的构思。
下半场,我们熟悉的哈默林回来了,甚至比录音中更精彩不少。虽然下半场的曲目并没有他名片式的技巧变态的超级难曲。但钢琴家以他的独特技艺与音乐理解,去表现后浪漫派的超技抒情风,魅力尤胜于录音。
一方面,是很多强度在现场感受不同于唱片;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这位钢琴家发音的丰富性是录音不能充分捕捉的。出色的演奏家,是现场等同于唱片;稍逊的演奏家,是现场不及唱片,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则是现场强于录音,哈默林就是如此。
他的音响并不非延续19世纪式的,但如何在一个现代的语境中,抓住老派的声音的多变,以及发音质感的一种精神?领略过现场之后,你会发现哈默林所呈现的,和他在Hyperion的录音还是不太一样,虽然这家公司的制作还称得上认真。
哈默林弹出一种紧凑而流畅的浪漫气质。熟悉昔日演奏的人都知道,那是拉赫时代的正宗。而他将这样的视角带入当下,已然是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看到演奏者如何冷静地观察这些作品?如何既有现代风的客观审视,又是以此,将原作的精神呈现出来?
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他一手真正的超技。哈默林的技巧是真的厉害,虽然稍稍上了点年纪,没弹最变态的作品,但他那个超技系统的框架,骨子里的东西样样俱在,一点也没有垮掉。

拉赫玛尼诺夫在《第二钢琴奏鸣曲》中写下的独特的复杂结构,在水平稍逊的钢琴家手中,其实是容易纠结错乱的。哈默林却真正弹出了不同层面的说服力。具体的就稍后再说吧。
今天的上座率不是最高,但气氛非常非常热烈。有时几乎感到,这同钢琴家风格中的某种冷静形成了对比。不过,他演奏中的冲击力,大家还是分明感受到了。
-
罗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23:18:04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8人喜欢)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2人喜欢)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10人喜欢)
- 母亲节专题:在音乐中,看“不内耗的母亲”等等 (8人喜欢)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