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记:伊豆的海是一场温柔的雨
2024.10.1 其实在城市我不喜欢定死路线。不管在哪座城市乱走,多半秉持着“兴起所至,兴尽而归”。 城市的人流、潮流,大抵本如海底的热带鱼、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群,自由乱跑,而相遇靠“奇迹”。

第一天到日本安顿好已经下午了。 鉴于好喜欢各种小兔子,于是直奔代官山的米菲咖啡。前一日拍脑门定的地方,前一日预定了位子;听闻在代官山吃漂亮饭,基本都要预定——我推测米菲一定算漂亮饭,然后果真在官网找到了预定通道。 其实凭借对此类餐厅的认知,对食物味道本身没有抱太多期望,结果三明治还算可口,万圣限定蛋糕(栗子口味+朱古力口味)好吃爆炸——是傻人有傻福吧,哈哈。

预订座位店员会赠每人一枚小徽章,本来想伸手去"偷"几张餐巾纸做手帐,未果。 走的时候买了米菲和小乌龟的杯垫,纳入旅行纪念品之一,以后在家里和别的旅行纪念品放在一起就会感到幸福之。 很多时候会想,旅行纪念品和旅行纪念品之间仿佛彼此穿越时空,在我身边的一个小小空间里相遇;日本代官山的杯垫遇到了奈良的小鹿筷子架,甚或,大都会博物馆的冰箱贴此刻静静和东京西洋美术馆的冰箱贴排排挨在一起。想想就很有趣。

四点半去的米菲咖啡店,后来就在代官山附近乱走,在大马路乱走的时候,感叹城市里竟可以见到如此结实的长在路边的树,且树冠奇大(尤其是茑屋书店前面一棵),仰望它们好多次。
尤其,夜色浓郁后的虫鸣声又稀奇又令人享受。 想到前几天遇到一只小蜘蛛,不想伤害它,把它引到另一个地方去,它就好像知道我的意图,退出了我的活动区域。 当时如发痴般默默对自己说:万物有灵,天地有情,喏这就是吧。

去了代官山皆川明的店。很喜欢他的布料。自开始用Hobo作为手帐本子开始,每年都很关注Hobo和他的联名。本次买了一个小小的藕粉色包,上面缀着蓝色的小花朵。 想到进店之前看到了天边很漂亮的晚霞,藕粉、雾霾蓝黛紫和宝宝蓝,像是皆川明会用的配色。Anyway生活就是暗藏着这样一些可爱的小巧合。

茑屋书店有很多很不错的画册和摄影集(因为我只看得懂这些)。 在自己的城市里,就时常喜欢跑书店,其中趣味之一是观察书架布陈书的趋势——想到苏州的诚品书店和上海一些茑屋书店,近来食谱和旅游册子挤占了很多空间了,也算是一种现象吧。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要抱怨这种“迁移”的;尤其是发现在苏州诚品,可怜的一些艺术理论、画册都被退到了很小的空间,以及当年欣喜过的满满几书架的推理小说,现在也可可怜怜缩在了两个小小的书架上。

想来其实没“CityWalk"这个词之前,我就喜欢在城市乱走。 这一次来东京,再次感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似处,不过,这就是城市嘛,它的包容性总将胜于它的个性,而也正因如此,生活在它里面的个体的独立性才被彰显出来。 于是也便可时时有奇遇,城市便有了魔力和灵气。 其实CityWalk就是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徒步嘛。何况东京的路本来上上下下的,大半天走下来,感受到了徒步完一样的膝盖抗议。 默默想:怎么CityWalk没人带杖子和护膝的啦。哈哈。

夜晚去浅草灯笼祭。 看起来不是官方的严肃的灯笼展,像是全民参与的展现五彩斑斓脑洞的那种那种。 内容搞笑古怪,一个个看过去很有意思。 就此为今日的城市奇遇画上句号,很好很好。


2024.10.2 前一日从机场坐巴士到东京站,顺带买了第二天去伊豆的JR票;避免早晨急乎乎,但事实是依旧差一点迟到...... 坐 JR舞女线去伊豆,一路上已经可以看到散装的海,以及一些冒着蒸汽的泡汤装置(?)。

不知道是天气缘故还是什么,上一次去过镰仓看过海,但伊豆的海的气质好像很不一样。 简言之,总觉得镰仓的海带着点孩子气,而这里的海很温柔。大抵也是色泽的关系,有理有据而言,是伊豆的海普遍比镰仓的海更深。 因为更深,所以显得更柔情?我怎么好像想到了什么电影呢,嘻嘻。

旅馆在稻取,就在海边。中午旅馆旁的饭店都没开放,便利店和饮料机买了一点食物上路,买饮料时候还有一只猫猫跑过来蹲在机器旁边。 用谷歌地图找便利店,轻飘飘指引我翻过一座山去一家711,骂它:稚拙AI作派。

稻取旅客不多,就是海边的小村庄;很舒服,可以在海边的街道乱跑来乱跑去。此情此景,走在路上一点不想撑阳伞,晒黑便晒黑,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一个纯然的无用之人。 那一刻脑子里莫名想到的是阿加莎《阳光下的罪恶》里的一个比喻,讲沙滩上的人排排躺在那里,毫无个性,如砧板上的肉。 那就砧板上的肉吧哈哈。 想这几天要把自己交给自然,看自然变“戏法"。

下午先去石廊崎,好像是南伊豆之最南。 从稻取站到下田站,然后坐到海边景点的巴士;慢了三分钟错过一班,于是喜得一小时长椅发呆时间。 期间去车站店铺买了些东西,找到一个巨可爱的柴犬布袋子,吃了冰淇淋,以及买到一些温泉区域、静冈限定的三丽鸥、持卡哇等等等等。

在坐车去石廊崎巴士上遇到一群放学的学生,脑子里在好奇,这些日日居住在这里的孩子,会想些什么,脑子里会留下怎样的印记。 记得是枝裕和说过,如今城里出生的孩子,都没有"故乡"的概念了吧。那这里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故乡情感呢? 不知道以后回忆起自己的故乡,会不会写:还记得以前上学时,回家坐公交,总能见到一些乘很久的车,专门去看海的旅客。为自己的故乡可以有这样美丽的海景,我很骄傲。(哈哈)

三点十分到石廊崎,四点左右坐车回去。 石廊崎就是一个小小公园,步道走进去可以看到灯塔、大石头还有海。 下田站到石廊崎巴士单程四十分钟,观景大致二十分钟也足够。 边走边在笑之,大自然有时会不会觉得人类也很有意思呢,没见过世面似的哈哈哈哈,大老远跑来,然后看到小小一段海岸线就在哇渣哇渣惊叫了——嗯但确实值得。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信徒”嘛。

从石廊崎回到下田站已经下午五点左右,本想继续依赖购买的二日巴士券再去白滨海岸,但看了下一班车时间和落日时间,于是果断决定还是坐的士去。 司机送到白滨神社附近,一路走到海滩就可以看到那个长在海边礁石上的鸟居。

车上过来时候,就发现这个时间的海真是太好看了;暖金色,柔粉色的。 天气太好了。到白滨海岸时,正好天边挂着桔红色晚霞,晚霞一路晕染到海滩这里,好像被云雾沾了点在手指上漾了漾,就成了暖粉色。 海是天蓝色的,一直落到灰芽黄色的沙滩上,生出一点浅黄绿。 天边云很厚,仿佛可以藏住一整个神话世界——至少能藏一架镀金边的大马车。

我自己,看到天边那团粉色蓝色相间的薄纱似的梦境的刹那,疯疯癫癫跑到海浪边,然后被下一波海浪打得裙子湿透措手不及疯狂又往回撤。 此刻算是迟搭上去石廊崎的车后的奇遇,也是旅行的彩蛋。 自然是奇典。想超大声感激今天傍晚的天空。 在自然里做个疯子是可以被“原谅”的。

赤脚跑上礁石上的鸟居的时候,一直在尖叫礁石对我双脚皮肤的考验。 默想:《海的女儿》到底是哪个脑残编的故事(对不起安徒生),小美人鱼当年一定是预知到了海洋污染才愿意逃上岸的。
夜里回去时候看到漫天繁星,后知后觉又说了一句:哦,昨日代官山的虫鸣,果真是真的。和这里听到的一样一样。 晚餐是一些海鲜料理。吃到了金目鲷,用甜酱油烧的,甜滋滋好喜欢——可以喝酱油那种喜欢,哈哈哈哈。

躺在床上时,想到《幻之光》里女主曾被问过类似“离开城市会不习惯吗"这样的问题,脑子里应景响起女主的回答:但是这里的海很漂亮啊。 “大海的声音会吵到睡觉吗?”“起初有一些,慢慢就习惯了。” 但其实我觉得大海的声音不吵不吵,甚至催眠。

正巧哼酱这几日也在伊豆,第二天和我说,看到漫天繁星后泪流满面。 是啊是啊,自然会触及到一些心底很柔美的情感。每一次在自然面前流泪满面的经历,我都很怀念。 自然的深邃秘密一路通往我们的秘密。在自然里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山高水远,但仿佛可以和它们贴得很近很近;我们就是从那里来的,最终也将再回到那里去。

2024.10.3 大概是前一日天气太好,后几日天空就闹脾气了。 出发去大室山,到山脚下就觉得很不妙了——啊呀这个山怎么三分之二都在云里呐。 不过其实我对旅行的包容度很高;没关系,这种奇奇怪怪的天气就有奇奇怪怪的玩法吧。 坐缆车时候就很兴奋,钻到一团雾里去,雾背后是怎样的世界呢?

到山上时候吃了一串甜酱油团子。甜酱油耶,喜欢!

但,吃完没等到奇迹,雾依旧不散,且天气变得很冷。哦,看来今天的抹茶山是飘着干冰的。 其实很开心,一直在山上嘎嘎嘎嘎乱笑之,毕竟也没有多少机会在云雾里奔跑。躲在雾里,就可以疯魔和乱舞了(什么鬼啊,哈哈哈)。 看到鸟居的时候,觉得气氛更有趣;如寂静岭,也如可原地遁入空门。好酷。

嗯,自然要把人逼出原形了。你看到的我依旧是粉色的。

彼岸花在灰蒙蒙里开得很妖冶。

看不到富士山,但还有绿甲虫可以看——然后后来才知道这是日本知名臭屁虫。可是这个绿色真的很好看。

从大室山下来,直奔仙人掌动物园玩,仿佛很久没有去过动物园玩啦。 虽然每次去动物园都会神经乱岔岔到动物在笼子里好像很可怜,但就心情而言看到这么多动物还是好开心好开心好开心——真的好开心,开心死了;我真的好喜欢各种动物。 好的,此刻再写这篇游记,又补了好多“开心”;真开心一定是这样叽叽喳喳的,嗯......

大抵这里的人对动物都很好吧,动物都不怎么怕人,甚至很亲人。 羊驼都没吐我口水;我去看它们的时候,自己就跑过来蹭过来了。 基本这园里的动物,能乱跑的都在大路上乱跑。孔雀想蹲在哪里就蹲在哪里。


来这里的人,很多都是冲着卡皮巴拉来的。 雨天的卡皮巴拉依旧很可爱,一只跑过来给我摸摸,一把草全给它了。


旁边小房间可以画卡皮巴拉,里头还关着几只狐猴和土拨鼠(?),气味感人。 但我真的好喜欢动物啊,以至于边画倒也不觉得什么——反而觉得那股味道很自然(神经,哈哈哈)。

中午躲雨误打误撞到了一个餐厅,有卡皮巴拉一起吃饭哈哈哈。室内竟然在放动森的音乐。

嗯,这里的仙人掌也很可爱,小鸟很可爱,所有动物都很可爱。都可爱都可爱。


这个动物园啮齿类动物好像比较多,猴子比较多,猛兽好像是没有的。 最猛的好像是猩猩了,大雨大雾天还跑出来打架来着;有幸看到,很精彩哈哈哈。脑部开始回顾过往看过的一些猩猩的书,嗯有猩要趁雨天雾天篡位了嘛?

在这个可以拍鬼片的天气,去看动物园就像绿野仙踪,不知道前方会冒出个什么来。隐隐约约看到鹦鹉、火烈鸟等等等,跑过去看真的是的时候,就很激动。

想到曾经不知道什么场景,好像有人问过我,有曾想过什么职业很具备吸引力,我好像随口说的是研究恐龙的人吧。 这次去完动物园,坐在车上时想了想,什么鸟类专家动物专家确实很有魅力很帅很酷啊,是可以令人星星眼的那种那种。 然后我脑子里响起一个声音:要么你买一本百科全书,与它相伴度日吧。哈哈哈。 其实向来都会因为想到世界学问这么多,于是就仿佛活着也很有动力了。 我的日常部分焦虑感来自于,生怕自己的脑袋和心灵变得硬梆梆,再也找不到世界的许多奇幻世界的暗门。

今日最后拐去城崎海岸(好像大部分东伊豆旅行线都这么计划),凑巧黄昏时雨停了,天边透出一点点光。 记得好像有人问过,去城崎海岸还是石廊崎呢?其实每片海都有每片海的气质,海岸线也是。没有替代关系。 如果日程太满就选一个;以后不再来错过了哪一个倒也没关系。这么多景色怎么可能看完呢。 与自然景色的相遇本来就是缘分。 我讨厌冲锋般打卡般的旅游,大概便是觉得人生本来不能什么都要;但但凡相遇,就要专心善待。

风里雨里一天后回到稻取,吃了在稻取好像还算有名(至少在小某书和某点评)的家庭小小烧肉店。 今晚这样一大顿肉,再一大顿觉。感觉也很满足了。

2024.10.4 回东京途中想绕一下中伊豆。早晨出发寻觅河津七滝,走着走着发现好像这段就是舞女道。再次感叹傻人有傻福之。 这几日伊豆下雨,于是溪水很勇猛,水里沙土很多。走到一半时候天空开始下雨,雨水和瀑布水一起从天而降。

和朋友约了下次有机会来日本徒步,但其实论树木和山水等自然生灵,总觉得大抵是没有国界国别的。 毕竟日本树也不说日本话,你要是摸摸它的树皮、轻轻靠靠它,它和中国树的表现完全一样(哈哈哈)。

来伊豆前读了川端康成,但不喜欢;《伊豆的舞女》那篇只欣赏了自然景观描写部分,记得的也不多了。 《伊豆的舞女》那篇里景观描写的氛围,文化因素大于自然因素,但想来自然之景倒也不是非得有人,才能生出情谊的。 都是活生生长在地球上的生命,人有感知,说不定树是也有的;只是我们习惯以人度树,树没有和人一样的感知系统,那树的感知就不是感知了。 其实,活着就是一种“感知”状态。众生之相似处令我们皆是平等的。

没有走完所有步道就折返。走回去时候看到了很可爱的小盆栽。 到停车场附近的小店买了据说是这里特产的山桃冰淇淋吃。

中午吃了很好吃的鱼料理。仿佛是山女鳟?这鱼我还画过的,所以记得,哈哈哈。

下午去修善寺。但我本身对寺庙本身没有很大兴趣。只记得在修善寺附近找到了一副很特别的和纸做的耳环,以及吃到了现磨芥末冰淇淋。 不过在去东京路上,和司机开始聊起了信仰,司机说日本人里有宗教信仰的还是不少的。 我曾思考过宗教信仰和自由意志的关系,现在想想,“信点什么”大抵才是顺人性的东西。 大抵多数人类的生存意志总是需要寻找支撑的,在那个位置上或许总需要摆上些什么的,信神灵到信俗世利益,都是一种“信”;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创设自己的个人信仰和原则并一路信奉下去的吧——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少数强者可以走的道路。 于是部分宗教信仰便如某种预制的备选项?是某种安全的灵魂药物。像立法与其落下灰色空间,不如干脆全部“合法化”再慢慢在实践里完善规则一样。 与其杂草丛生,不如提供一些可选的花种;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寻觅花种,或者嫁接新的品种,但这便需要更多力气。 自由意志可以体现在选择,也可以体现在新创。
想来信仰之所以为信之所仰,大抵便是因为信的那种东西将是飘在天上的,看不见的,在心底的;但只要有,就觉得胸口是温暖的,是一团能量。

顺路去箱根,去雕刻之森美术馆;路过芦之湖,就下车在湖边走了走。 阴天,似乎也很宜发呆——发晴天呆不一样的呆,哈哈哈。

在芦之湖附近,看到岸上堆了几艘船,脑中一个念头闪过:这算不算哀船?哈哈。 太宰治说一路幸存至秋天的蚊子是哀蚊。但我觉得太宰治到底于此是幽怨过头了;我前几天还被一只哀蚊叮咬得痛苦。这个时候落下来的蚊子,可谓穷凶极恶。

在修善寺里遇到一些旅人,面对绿色的叶子感叹:要是此刻是秋天该多美啊。 想想,仅仅因为绿叶常见,便不觉美了嘛。 内心默默替绿叶子想:这样的话绿叶子听到是要伤心的吧哈哈哈。等来年春意盎然时刻,会有人感叹绿叶子的可爱吗? 那些一直到深秋也不变红的叶子,大抵可称得上“哀叶”。哀叶是不是穷凶极恶般得盯着失落的人看,内心有种恶作剧般得快乐,就不好说了。

雕刻之森美术馆,算是顺路去的,时间很紧,要不感觉可以在这里呆很久。 毕竟户外美术馆极度舒服。想到在这里可以在草坪上躺一下午,就觉得很惬意。

专设的毕加索馆里可爱的瓷器很多,大概集毕加索所谓“孩子气”之最就是这些瓷器了吧哈哈哈。越老年,越归真。 转念一想,创造这些歪鼻子歪眼笑脸的艺术家也同时创作了《格尔尼卡》,真是奇幻呐。

毕加索馆不能拍照,手动摘录毕加索的玄奇创作名言: A picture used to be a sum of additions. In my case a picture is a sum of destructions. I do a picture-then i destroy it. In the end, though, nothing is lost: The red l took away from one place turns up somewhere else.
想来,艺术创作本身就像是个奇幻的了解自己意识将流往何方的过程。

日本很多地方关门很早,遂好好做时间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本次旅行的重点期待之一——路易斯布尔乔亚展,好在放在森美术馆里,这个美术馆夜里也会营业到很晚。所以伊豆回东京纵使兜了一大圈,也还来得及。

记得很久以前在一本集子里看过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代表作蜘蛛雕塑,介绍说蜘蛛是她心里母亲的象征,是凶猛的捕食者但也之于她是坚韧慈祥的。 当时看完印象很深刻,尤其是那些柔韧也有力的蜘蛛长腿。因此这次在东京正好可以亲眼目睹蜘蛛雕塑,感到巨幸运。

过去只知道她的雕塑,这次亲眼看过她的其他作品后,才知道她有这样的生平以及如此强烈不息的创作欲望和力量。 作品整体氛围不是舒展的,而是扭曲压抑的,甚至有点重口的。 但布尔乔亚是个很好的讲述者,她的家庭体验影响着她对两性关系的认知。 光明与黑暗,毁灭和重生,都落在一团混沌里,一切呈现都可以体会到某种很深的纽结的情感力量。

第一章讲述母子关系,有她对母亲的情感,也有她身为母亲对孩子的情感,许多灵感源头在于分娩,很有趣。 整体而言便如蜘蛛给人的感受,凶残但也坚韧。想来作为女性,虽然不一定成为母亲,但这样的“天赋”生殖使命却确乎也是一件可以坦然诚实面对并去讲述的事情。

第二章在讲对父亲的感情,这一章很多毁灭和暗黑血腥能量。

第三章是新生,相较于前几章的红色、暗色、重色,这一章的蓝色和更轻盈的色彩多了,看到那棵蓝色的小树时候心里哇哦一声然后微笑。 “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 and let me tell you it is wonderful."

其实世间本来不都是温暖的向阳的,我们无法用愿望替代现实,但是人类的创造力可以使得我们去讲“没关系,阴影之处也自有美感”。 任何一种情感表达都值得被好好珍视。 我始终欣赏任何可以将情感力量化作艺术表达的人。那里不仅是创造力,也是生命力;是不断向上升起的心灵力量。
看展前一段路都是在影像资料里,那个扮演艺术家的演员的“She abandoned me”的嘶吼里度过的。“When l do not attack, l do not feel myself alive. ”

森美术馆在六本木一幢很高的楼里,看完顺带去观景台看了夜景,但论票价觉得性价比很一般。不过拍成的图片还是好看的。也算是终于有了一张很“东京”的照片哈哈哈。

后来前往据说是《杀死比尔》那场腥风血雨取景地的居酒屋吃夜宵。如果但凡能放一首电影OST,大概我都会哇哇哇激动,可是它没有。 很多人慕名而来,但它不屑,它自有它的嗨点——这样想想,也很“昆汀”。哈哈。 嗯,看完大蜘蛛,又来到这里,不管怎么样,今晚都很重口了。

2024.10.5 计划去日本的时候,并未料想到如此凑巧还能赶上莫奈展,于是开展第一天就跑去了。 东京大雨,雨里排队排得很憔悴。但展览本身是非常美味的。 莫奈这个家伙,我不想多写了。展品很丰富很惊喜,看到了很多几幅一直上画报画册的画(我也瞎临摹过)。 画作有幸是一定要去看原作笔触的,很多表达力量其实包括在笔触里。尤其梵高的画,那些笔触可以令人落泪;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在土地里,每笔都是非常坚韧动人的生命力量。 本来说要给人类画一幅紫藤,这次亲眼看到了紫藤,已在面前伫立五分钟吸取灵气哈哈哈。

见了莫奈晚年几幅画作的粗放笔触,联想到马蒂斯晚年醉心于剪纸,纯然陶醉于色块和形状的互动;原来大家都是越老越抽象(再加个毕加索吧),越大道至简也越放纵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的。

在东京不计划购物也很难不购物,遂这一天的日程因为各种出乎意料的“购物”而变得乱乱的。

在我向人类炫耀了我在东京站买到的皮卡丘后,人类表示也要。 于是这一日在去给人类买东京站限定皮卡丘的路上,又意外遇到了Traverler's Factory东京站店,于购入一本东京站限定本子,打算以后这本可以用来写日本旅行笔记,买了另一本用来写其他的。

下午在西洋美术馆出来后,直奔晴空塔去看森贝尔快闪——说实话,本来就在我快放弃计划日本旅行时,是“森贝尔”让我决心还是再来日本一趟的。 在此篇,我决定省略我第一天奔赴堂吉诃德总店以及后来不幸两次奔赴Sunshine City看森贝尔的经历。

晴空塔也很好逛的......路过持卡哇给x1女士买一些纪念品。整个区域充满了乌萨奇尖叫,好开心。我喜欢这只兔子。 遥想过去我发现这只兔子时,大概是为了替自己在微信上老是发一些“尖叫”文字给人类找补吧,我分享给人类看,说:你看这只兔子也一直尖叫。 人类:这只兔子也一直说话说三遍吗? 没错,那一阵我还喜欢说话说三遍三遍三遍【狗头】。那,算是乌萨奇世界的“乌乌拉拉乌拉”嘛?哈哈哈。 总之,我喜欢喜欢喜欢乌萨奇宝宝。蛏子怪宝宝。

然后在晴空塔之后又奔去了Tobichi,店址很僻静,一起下地铁的几个人,竟然也是直奔这家店的。 店里没有原本想买的封皮,皆川明已售罄。 但众所周知,我跑实体店想买什么,一般看中缘分,于是还是给自己挑选了 2025年的本子。想到我当年决定入手帐坑,在DC买的hobo也是随缘在架子可选范围买了最喜欢一本。

经历以上折腾后,去多摩川花火大会就很赶了。 天空下小偏中的雨(啊?),官方决定花火大会照开,但友情提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人看烟花,大家请备好雨披——而我那个点赶去,走了几家便利店,都没有雨披。 虽然到了现场后发现大部分人都还在撑伞,但我还是淋了很多雨。

雾气里看烟花有种朦胧美。 过往觉得烟花是短暂之怅然,如今觉得烟花是爆裂之绚烂。尤其在这种雨天,是不顾什么也要冲上天七彩斑斓一回。 人生也就是一连串瞬间。

2024.10.6 本次旅行最后一日。早晨去根津美术馆。 之前没时间去这个美术馆,这一次终于抽空去看了。原本担心这个美术馆在小某书爆火后人会多,但发现虽然是国庆,依日还是清静的(除了咖啡馆排长队)。 原地标记一个东京发呆场所。下次还来。

实话讲对这个美术馆原本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树和日式庭院,遂这次来后,展品反而令我觉得超乎期望——当然主要归功于中华文化之瑰丽了,这里大概至少一半展品都是中国的,非常美的白瓷、青铜器和佛像等等等;甚可命名此地为中国文化博物馆了吧。 想到之前不论在英国还是美国,在异国看到自己文化属地的东西,被这样大摇大摆放出来,总觉得心情复杂也奇幻。

日本本土展品主要为江户时代的绘画、屏风、陶器等等;还看到了动森里的那个屏风哈哈哈,日本的古画相比中国的,与其说仙风道骨,不如说朴实素雅敦实可爱——和日本溪流里的石头给人的感觉很像。 少一些玄灵的气质,多一些世间的温和。
大抵这个美术馆给我的最大感受,还是日本人推广文化的功力是渗透于方方面面的,包括动森等各类游戏,还有这个美术馆本身——即便中国的珍贵展品占了不少,但在这样的日式建筑、日式庭院里,日本文化感染力 max;且布展也极度舒适。

下午两个半小时银座购物——赶,但购物只能配占我这些时间了;哈哈哈。 去机场后,又被黄胖子勾走一条魂。

期待下次旅行吧。嘻嘻。
-
Ma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03 18:40:22
米花居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叨叨 海草 (1人喜欢)
- 叨叨 占有椅子 (1人喜欢)
- 北海道之旅行叨叨·雪从海上来 (3人喜欢)
- 关于2024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