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逃遁 ——读《尤内斯库戏剧全集3》之“饥与渴”(一)
饥与渴共分为“逃遁”、“约会”、“墙根”、“‘好好旅馆’的黑弥撒”四个片段。主人公让就像《旅之绘本》当中的无名骑士般孤寂,后者浪迹于陌生的乡村、海边、城镇、农田和树林,是探寻,是疏离,是踟蹰独行;前者渴望逃遁,是漠然,是绝望,是无所遁形,最终是陷入无意识的深渊。
第一个片段:逃遁
人类总是对现状不满,这种执着有时候带来希望,有时候带来绝望,(更多时候被权力所利用)。
让和玛丽-玛德莱娜搬到一所房子,他对一切都不满意,玛丽想方设法排解他的困扰和抱怨。
玛丽是随遇而安型人格的代表,信奉“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的,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让的生活观排斥“多数人的就是对的”这样的原则——“他们喜欢烂泥,他们以此为生。这关系到他们是不是喜欢阴影和黑暗。你本来是可以让我躲开这一切的。无法逃避我的命运,无法逃避我的命运!我只喜欢有透明的墙和屋顶的房子,或者就干脆没有墙和屋顶,阳光如潮般涌入,空气如潮般涌入。啊,太阳的大西洋!⋯⋯天空的大西洋!”——他鄙视他们,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们的勇气被生活消磨殆尽,还因为和大多数人一起不用费什么力气,而费力的东西总让我们不舒服。
只有在看到陌生人的死亡,经受过失业、离婚、不治之症、牢狱之灾、亲人的逝去、朋友的背叛这一类事情的时候,我们才会猛然惊醒,自问生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对这一切无动于衷的人我们称之为行尸走肉。
让要的不是庸俗的和谐与一般的幸福,而是“无边的欢乐,心醉神迷”。这是高更所寻求的生命意义,就算爱情和亲情也无法替代。让说:“你们占据着一个更大的位置。宇宙更大,我缺的就是这更大的宇宙。⋯⋯谁会让我忘记我还活着?我无法忍受我的存在。”
玛丽是现实主义的,想的是收拾屋子,修理老书桌,铺好大沙发,过好小日子,就算有虚无,也要把它变成充实。让是带着一丢丢理想主义的虚无主义,渴望逃遁,为了避免死于厌倦、死于恐惧。
“我穿上长靴,拿上手杖,戴上礼帽。我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纯净的空气能使我清醒,给我以力量。⋯⋯我要斩断一切联系,解开一切纠结。为了不让他们埋葬我,我得埋葬记忆。我抛开回忆。但我要坚持的正是必须知道我是谁,我忘记一切,但不能忘记这一点:我只是我而不是别的什么,我只该是我自己。”
黑格尔说:“欲望是对另一个欲望的欲望。”逃遁也许仅仅是另一段欲望旅程的开始。最终,只有让能看到以幻境形式出现的现实——“在冬天的峡谷上面⋯⋯乡村⋯⋯山丘⋯⋯在很高的峰顶上面⋯⋯在阳光普照的花园中央⋯⋯有一座宫殿。从那儿,可以看到大洋和天合二为一⋯⋯好吧⋯⋯”
欧仁·尤内斯库,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罗马尼亚,两岁时随父母迁居法国,一九二五年返回罗马尼亚,一九三九年以后在法国定居。
一九四九年开始戏剧创作,第一部剧作《秃头歌女》一九五〇年在法国首次公演,引发戏剧技巧的一场革命,此后陆续发表了三十多个剧本,主要作品有《椅子》《犀牛》《国王正在死去》《拜访死者的旅行》等。
一九六九年获摩纳哥皮埃尔王子文学奖和法国国家戏剧大奖。一九七〇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同年获奥地利欧洲文学国家奖。一九七三年获耶路撒冷奖。一九八五年获艾略特奖。
评价:4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对本稿件的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60714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