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答(二)
4、你该如何向你证明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梦,你其实正醒着。
首先我们得分清梦和现实的区别。我认为,梦是缺乏理性的,梦中的自己不具备主动性,不能根据自己的意识开启一段思考,结束一段思考。但,如果,有人认为梦是层层嵌套的,现在这个正在电脑前敲键盘且具备思考的能力自己存在于梦的更高阶层,比低阶的梦更具理性,我似乎也无力反驳。因为我无法跳跃自己的认知去理解什么是梦,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来描述梦。
5、如果有一台机器,进到里面你就能收获永不消退的快乐体验,若干年后,你可能身材肥胖,摇摇晃晃,但你却不曾为此烦心过,你愿意跨进这快乐箱中吗?
我当然不愿意啊。首先,人生绝不是只为了追求无止境的快乐。并且,人都不喜欢被操纵的感觉,就像《楚门的世界》,所以啊,活在箱子里是多么可怕可笑可耻的生活。纵然,有人会说,人类哪个能逃脱世俗观念的影响,也总是被一些这主义那主义的操纵,就好比那些被“消费主义”影响的一代人,她们认为无止尽的消费就是快乐。对啊,就是这样,但那些被消费主义影响的人是无意识的。而现在我是被告知自己是否愿意过一种被科技完全操纵的生活,我当然不愿意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反思的能力,有对智慧的执着,如果人一直活在快乐的假象里,那也就无所谓反思和智慧了。
6、自由总是一件好事吗?
当然不,没有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意味着毁灭。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人人都被赋予“自由”,不加限制的自由,那么为了掠夺资源人类就会自相残杀无恶不作。好的自由是让渡一部分的自由给组织,组织负责制定规则,人人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享有自由。制度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环境的变化,民众观念的变化而事实做出调整改动。
这里补充一句,有人认为,自由是指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这话没错,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该如何定义“不影响其他人”。比如,你不结婚生孩子,父母说这样做伤害了他们做祖父母的权利。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要用课题分离原则,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别人的事别人做主,生孩子的主体性完全在自己身上(能怀孕的只有自己),如果过分在乎父母的感受,就等于是做了父母要做的事。子女的课题是自己如何看待生孩子这件事,自己是否知道生一个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意味着什么,等等。父母的课题是想明白子女生育是子女的事,做父母的再怎么不开心都不能强迫他们生孩子,与其这样,不如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可以做主的事。
7、你想要孩子吗?为什么?
曾几何时,我超级喜欢小朋友,哈哈,其实我现在也很喜欢小朋友。但是,我不想生孩子,因为小朋友会长大!!!是的,我其实是对“独立意识”感到恐惧的那类人。我当然希望我的孩子健康、独立、有思想。但这就意味着,ta会是我最大的叛逆者,想到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与她们母亲的相处,让我感到不寒而栗。还有一种情况,孩子长大后并不独立,也不够有思想,那么我大概率也不会在和ta的相处中收获快乐。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和孩子相处的非常好,但越是好,往往可能会期待奢求更多,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理性的智慧的看待我和子女的关系。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是非常复杂的相处,我害怕一个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尤其这种关系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根深蒂固的捆绑。当然,也可以洒脱一些,当孩子18岁以后就由ta自由发展好了,哎呀,但想想始终觉得很冒险啊,你真的不知道自己会生出一个什么样的小怪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