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
主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以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失精、梦交、脉大而无力为特征。
典型虚劳病方,传统的调和营卫、固精敛阳方,具有治梦精、除惊狂、定悸、止汗的功效。
*《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第六》: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经常带下白带非常多,无故自己流出,这是典型的虚劳病。
“少腹弦急”:腹皮崩得很紧很急迫,肌肉也是,生殖器那块儿也是(有些老年人是这样的)抽筋、拘急、痉挛。因为虚寒了。
“阴头寒”:就是前阴、阴头这个地方,津液已不充分了,营养充盈不到,所以寒。
凡是失精,都是下边虚寒。上边虚阳就会上亢,这样上下不沟通,就会出现“目眩、发落”,发落是血虚热上亢,发白就是血虚了。
(现代讲心肾不交,寒在下头,虚热往上,有气上冲。)
*“脉极虚芤迟”:极虚就是按下去无力,“芤”就是浮大而中空,“迟”就是少于一息5-6次的脉象;这种脉为清谷,亡血,失精。
清谷,就是胃虚,中虚得厉害,吃什么拉什么,不能消化水谷;亡血,就是亡阴,这个人热能也是不够的,所以脉迟,迟就是寒;再不然就是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芤脉是极虚的脉,虚大无力按之如按鼓皮而中空,芤脉主亡血失精;微脉是不足,精气不足了,精气在仲景师书里是津液,血液中的气分;紧脉是有寒。
这几个脉象同时并见,脉里还有“动”,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动”脉,你要是心腹动,脉就要在关下;你要是胸动,脉就在关上。王叔和讲“在关上,如豆摇摇”。
病因主要一是人的神经病变,总是情欲妄动,心神不宁,所以“男子为失精,女子为梦交”。情欲妄动、相思不遂,入睡困难,总是先在精神上,然后在梦幻上,惊狂不安,心动神摇。
二是一种是因为“火劫、大发汗之后”造成的那种情况(误用大量麻黄剂或屡用火热熏蒸出汗后出现的精神症状);它都是虚,里头有动。
*传统解释:
“劳伤心气,火浮不敛,则为心肾不交。阳浮于上,精孤于下,火不摄水”(尤怡)
“肾虚冲逆阳浮”(朱莘农)
“心阳虚损,神志不安”(《方剂学》)
参考用量:
桂枝15个(或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或干姜5g,红枣30g,龙骨15g,牡蛎15g。以水9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神农本草经:
龙骨,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气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
龙骨牡蛎合用调节神经,治疗外遗,还有就是祛痰。陈修园说:“痰,水也,随火而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与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
*医案:
1、胡希恕胡老说他遇上一个小孩子,一闭上眼睛就失精,后来骨瘦如柴,后来就死了。
2、日本经方师大塚敬节医案:十三岁男孩,自觉头重、头面轰热感、足冷、耳鸣。据其母亲观察,有早熟的迹象,并好像有手淫的行为。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服药八周后,情绪安稳下来,症状完全消失,又健康地工作起来。
备忘录:
*用于以精力减退、疲劳为主诉的病证,也用于遗尿、遗精、神经症、失眠症等。对阴茎和阴囊发凉、脱发等也有效。
* 可有足冷、头面轰热感,以及脐部悸动亢进、下腹部腹直肌绷紧凸出等症状,脉浮大而弱,也可见弦小。
* 曾对参加高考学习极度紧张的学生用过此方,嘱其长期服用。据反映说感到疲劳恢复得快,利于高强度地学习,患者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