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时的哲思:在时间循环中探寻生活的意义

今天早些时候,我托了两位仍在布里斯托的朋友帮我去看房。在我今晨刚拉的微信群里,他俩迅速相约在格林尼治时间中午12:30,于早前看好的公寓门前碰头。我特意拜托他俩拍些照片给我看,心里暗自换算成北京时间晚上7:30。发完消息没多久,我猛然意识到已是十一月——按照常规,英国似乎已进入冬令时,时差可能有变。我遂顺手查了下,果不其然,时差已悄然由七小时变为八小时。
在布里斯托的第一个秋天,我清晰地记得一位朋友(虽然这位朋友如今已形同陌路)曾感慨道:“虽然冬令时和夏令时只有一小时之差,但跟国内家人朋友的生活步调却远不止差了一小时。”夏令时仿佛给他留出了更多的时间与国内的家人朋友联系,即便只是线上。对此,我却并未体会那么深,或许是因为此前已留学谢菲尔德一年,渐渐适应了英国的节奏与生活变化。尽管秋日昼长愈短,日落愈早,常让我感到“似乎还没做些什么,天就快黑了”,但我和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大体固定,尤其是和家人视频的时间,因此对于他所说的落差感,我倒不太能感同身受。

不过,对于冬令时本身,我的感受确实有所转变——就像对英国生活的感受一样。初来英国时,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新奇,包括那年冬令时的第一次到来。听闻夏令时转冬令时的当天凌晨2:00,时钟将回拨到1:00,这让我又惊又奇,心中充满期待和兴奋。于是,那晚我特地熬夜,哪怕后半夜睡意如潮涌,我仍努力保持清醒,只为亲眼见证这从未经历过的瞬间。随着时间的逼近,心中的兴奋和期待不断升温,几乎可以感受到那一刻的悸动。2:00将近前的十几秒,我紧盯手机屏幕,眼都不敢眨,目睹时钟从2:00跳回到1:00。然而,等待许久的激动却转瞬消散,那平平无奇的跳动只是一瞬,如此简单、寻常。那一瞬的期待感如同泡沫般破裂,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几小时后起床,身边的朋友们聊起“平白多出一小时”满是兴奋,社交媒体上也随处可见留学生凌晨录制的时钟回拨视频。大家打招呼的问候语也从“待会儿中午吃什么呀”变成了“今天冬令时了哦”,新鲜感仿佛充盈着空气。我却仿佛成了局外人,凌晨时分满怀期待的情绪早已消散,只剩莫名的淡漠。除了天黑得更早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毫无波澜。
一瞬间,冬令时多来的一小时竟像个缩影,让我隐约看到自己在英国生活的本质。尽管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曾期望在这片心向往之的土地上开始全新的生活,但时间久了,我也渐渐体会到新鲜感退去后的平淡。眼前异域的街头巷尾不再新鲜,五花八门的店铺渐成寻常,即便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也随着熟悉而逐渐淡然。而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背后,或许正是生活最本质的模样——宛如某种循环往复中的缓慢变迁。新奇终将褪去,然而这份日复一日的简单反而开始激发我对生活意义的思索。

这种对生活的淡漠,也许正如尼采所说,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虚无。尼采认为,传统的道德和价值体系并不能真正赋予生活意义,而生活本身无非是无意义的循环,宛如钟表指针的一次次回拨,循环往复。然而,尼采并不提倡彻底消极,而是主张在虚无中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或许这就像留学生活中的那些细微变化:看似重复的每一天,我选择走哪条路,如何对待一次新的文化体验,都带来隐秘而微妙的自我重塑。无论是探索陌生街区,还是对某个问题的思索,也都是一点点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留学生活里,这些微小选择就像是虚无中的微光,填补了生活中的空白,为平凡的日子赋予了一些温度。
与此同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也以存在主义的视角指出,生活本质上并没有固有的意义,如同西西弗推石上山的无止境循环,是一种荒诞的重复。与尼采的观点相辅相成,加缪强调,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赋予生活个人意义。正如西西弗一次次推动巨石,活在自由的荒诞中——每一个循环都蕴含着重新赋予的意义。其实,这种对生活的自由赋义,或许也体现在留学生活看似平凡的日常里。无论是固定时间给家人朋友发去的问候,还是日复一日的学习与生活安排,这些日常细节既是生活的组成,也是自我赋义的过程。逐渐地,每一天不再只是表面的重复,而将这些点滴融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然而,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来看,生活的答案却带来另一种温暖。他认为,生活的目的在于实现幸福,一种基于美德和潜能实现的深层满足感。幸福不仅是转瞬即逝的快感,而是一种稳定且持续的德性之美,通过理性和美德的培养实现人生的最佳状态。留学路上的幸福,或许就是在一次次挑战与自我突破中累积的成就感,是从陌生到熟悉、从探索到认同中获得的满足。追求幸福,或许也是超越虚无的一种答案,让生活有了更深的价值和方向。
无论是尼采所提倡的自我创造,加缪的自我赋义,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之道,这些哲学思想都从不同角度指向生活的意义——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缓慢创造意义的过程。也正是在这种哲思中,我渐渐看清了生活的另一层含义。表面上,生活看似日复一日的相似循环,宛如每年冬令时多出的一小时——这小时中的一切也许与昨日相同,实际上被大多数人在睡梦中消耗,未曾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意义并不总是完全重叠,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可能隐匿一些微小却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也许不必在短暂的生活里寻找绝对的答案,只需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尝试赋予些许个人的意义。这样,在看似重复的日子里,热忱地生活,不断探寻,便足矣。
© 本文版权归 Vincent Nash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