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血旗
“血旗”(Blutfahne)是纳粹党成员在1923年11月9日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中曾举起的卐字旗,政变期间,一名被击毙的冲锋队队员的血浸湿了这面旗帜。之后,血旗成为纳粹党最为神圣的物品之一。在党的仪式上,各个党组织的新旗帜都会接受血旗的触碰,由此接受“祝圣”。
啤酒馆政变
该旗帜原属于冲锋队第5突击队,其成员在向统帅堂(Feldherrnhalle)进军途中曾举起该旗帜。遭到慕尼黑警方射击后,旗手海因里希·特拉姆鲍尔(Heinrich Trambauer)中弹,旗帜落地,与旗帜并排前进的一位名叫安德烈亚斯·鲍里德尔(Andreas Bauriedl)的冲锋队员中弹身亡,倒在旗上,旗帜上因此留下了他的血迹。
至于血旗在政变过后的经历,则有两个说法:一是负伤的特拉姆鲍尔将旗帜带到一位友人处,将旗帜摘下旗杆,接着将其藏在夹克内,之后交给了一位名叫卡尔·埃格斯(Karl Eggers)的人保管。二是该旗帜在政变后遭慕尼黑当局没收,之后经由卡尔·埃格斯返还给了纳粹党。1930年代中期,在出现“鲍里德尔曾举着旗帜”的传言后,纳粹党档案保管人员展开调查,得出结论称,特拉姆鲍尔才是当时的旗手,政变过后,旗帜被一名冲锋队员藏匿起来,并未被警方没收,但警方的确曾没收过其他纳粹旗帜,后来也把它们全都归还了。无论哪种说法属实,在希特勒从兰茨贝格监狱获释后(原本因参与政变而被判处5年监禁,但只服刑了9个月),埃格斯将血旗交给了他。
纳粹的神圣信物
希特勒在收到旗帜后找人将其装在新旗杆上,还给新旗杆加装了尖顶饰(Finial);尖顶饰下面就是银色的纪念套筒,其上有16名死亡的政变者的姓名,鲍里德尔就是这些“烈士”之一。而且该旗帜也不再使用原来的缝接套筒,而是通过一根红-白-黑线绳编结而成的绳索挂在纪念套筒上。1926年,在召开于魏玛的第二次纳粹党大会上,希特勒隆重地将血旗交给党卫队时任领袖约瑟夫·贝希托尔德(Joseph Berchtold)。就此,血旗被纳粹党视作圣物,由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领袖雅科布·格里明格(Jakob Grimminger)担当旗手,用于党的各个纪念仪式。血旗最明显的一个用途就是“神化”其他旗帜:在一年一度的纽伦堡集会上,希特勒会用血旗触碰其他纳粹旗帜。这一特别仪式被称作“旗帜祝圣”(Fahnenweihe)。
在平时,血旗被保存在纳粹党总部,即慕尼黑的褐宫(Braunes Haus),由一支党卫队仪仗队看护。血旗旗面上有一处较小的撕裂,据信是在政变中留下的,多年来一直没有被修补。
失踪
1944年10月18日,在人民冲锋队组建仪式上,血旗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出现(一个经常出现的谬误:在此事件的6个月前,大区长官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的葬礼是血旗最后一次出现于公开场合)。人民冲锋队组建仪式由希姆莱主持,出席者包括威廉·凯特尔、海因茨·古德里安、汉斯·拉默斯(Hans Lammers)、马丁·鲍曼、卡尔·菲勒(Karl Fiehler)、威廉·舍普曼(Wilhelm Schepmann)以及埃尔温·克劳斯(Erwin Kraus)。
血旗在这最后一次公开展出之后失踪。目前无人知晓它是否存世,位于何处;但一般都认为它在1945年慕尼黑遭盟军轰炸时被毁。
参考资料
· Hilmar Hoffmann, The Triumph of Propaganda: Film and National Socialism, 1933-1945, Volume 1, pp. 20–22.
· Jay W. Baird, To Die for Germany: Heroes in the Nazi Panthe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259.
· Brian L Davis, Flags of the Third Reich, Osprey Publishing, 2000, p. 100.
· Jean-Denis G.G. Lepage,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the Third Reich, McFarland, 24 Dec 2013, p. 22.
· Brian L. Davis, Flags of the Third Reich (3): Party & Police Units, Osprey Publishing, 2012, p. 4.
https://www.fotw.info/flags/de%7Dns_bf.html
扩展阅读
· Davis, Brian L. (1975). Flags and Standards of the Third Reich: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1933–1945. London: Macdonald and Jane’s. ISBN 978-1-356-04879-3.
· Orth, R: „Von einem verantwortungslosen Kameraden zum geistigen Krüppel geschlagen.“ Der Fall des Hitler-Putschisten Heinrich Trambauer. in: Historische Mitteilungen der Ranke-Gesellschaft 25 (2012), p. 208–236.
· Davis, Brian L. (2000). Flags of the Third Reich. Northants: Osprey Publishing. ISBN 1-84176-171-0.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