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谁当真》水千丞:是商人而非作家
水千丞是个优秀的商人。
她写的小说,就像最近的热综《再见爱人》一样,把人性的卑劣不堪放大呈现给观众,自然会引起情绪和讨论。可读者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感动和滋养,这是我不喜欢她作品的原因。
我刚开始看耽美的时候,毫无防备看了《针锋对决》,结果猝不及防的被气到了。
怎么能有那么卑劣的主角。霸凌、强奸、不择手段、强取豪夺、胡搅蛮缠,自己想要的就算毁了对方的事业和家庭、伤害无辜的人也要得到,丝毫没有同情心和悲悯。
当时我完全避雷这个作者。但后来冷静的观察这个系列为什么能这么火,发现她确是有独到之处的。
最让我共情的是《谁把谁当真》的黎朔。他是一个圣父一样的角色——非常典型的ENFJ,道德水准高、有同理心、理性、克制、温柔、会照顾人。但体面也是他的枷锁。
我是个INFJ,阅读的时候完全能理解他的思维逻辑。所以代入遇见赵锦辛这样胡搅蛮缠、完全无法沟通的人,搅乱自己的人生、毁掉自己的事业、伤害自己的家人,实在让人肝火旺。

怎么会有人能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满嘴谎言、以爱之名不断去伤害无辜的人呢?但他又能为黎朔挡刀子。作者不断说她笔下的角色间是“真爱”,这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些混淆。
后来我联想到小孩对玩具的态度就明白了。对待喜欢的玩具,小孩也会不计成本的保护它,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在意玩具的想法和感受。
早前我读过的一本心理学书《我与你》。这里讲婴儿在成长最开始的时候,他的世界是只有自己的。一哭就有人来换尿布,一饿就有人来喂奶,他认为“我”就是“全世界”。直到婴儿与母亲建立了联系,他的世界出现了另一个客体,这标志着婴儿的人格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与客体建立“我与你”的关系(后续第三阶段还会发展出“我与他”)。
我认为“我与你”的关系,就是亲密关系。当婴儿知道“我”不是全世界,开始识别“你”的感受,爱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而赵锦辛和188系列的大部分攻,显然没有识别他人感受的能力。他们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同理心,不去听别人说话。对喜欢的人,哪怕毁掉对方的事业和人生,都要不择手段得到,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
他们哪怕说了对不起,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是“我”的行为对“你”的感受造成了伤害。
作者说这是“真爱”,我想她的底气也并不充足。这充其量算一种强烈的情感纠葛,而不是健康的亲密关系。
爱是看见。看见对方的感受,想给予对方抚慰、支持和自信,而不是无尽的占有欲。感受到被爱时,人不会感到自卑,不需要伪装,是能够自由的展示真实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