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笔《围绕战争》:读胡鹏《战争是否不可避免?》,《读书》,2024年11月
胡鹏:《战争是否不可避免?》,《读书》,2024年11月。
如何评价战争?战争为何爆发?人为何会参与战争?战争在人类世界的演化状态如何?
本文介绍了历史社会学家迈克尔·曼(Micheal Mann)的《论战争》(On Wars)
Michael Mann,On War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23.
另有著作《社会权力的来源》,其中提出著名的IEMP模型,军事权力(M)与意识形态权力(I)、经济权力(E)和政治权力(P)并立,,构成社会权力的四种基本形态,这四种权力组织形成的互动网络最终影响着社会的状况和变迁。
《论战争》试图对战争现象及其成因展开系统化探讨。
战争理论研究另有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On War)。
(1)战争的定义:
曼认为军事权力的本质是对致命性暴力的掌握和控制,以威胁人生命安全的方式逼迫人服从或行动;战争则是两个敌对的国家或群体之间发生的致命冲突。
————
曼和克劳塞维茨都强调了暴力和强制的核心特征,区别是克氏对战争的定义更接近曼对军事权力的定义,对曼来说,战争是军事权力的一种表现,是已经发生的致命冲突,军事权力还可以表现为军事压力、威胁与摩擦。他不同意政治学者们将一年内死亡至少一千人作为评判战争是否出现的标准,认为这种标准会忽视那些绝对数量较少但冲突烈度很高或者死伤比例很高的战争。同时,只关注死亡人数会忽视战争的其他伤害。曼的战争意味着致命性冲突爆发的实际出现,排除了威胁使用暴力的情形。另外范围上定为国家或群体的冲突,排除了个人间的暴力行为,而战争包括了殖民者对土著民的屠杀、族群间的清洗。
曼的战争定义有助于观察和分析不同社会和时代出现的战争现象,展示这一现象在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四种侵略战争类型:掠夺性战争、变革对象国政权性质的战争、蚕食边境领土的战争、吞并对象国的殖民战争。1和4近年来基本消失了。2和3仍在继续。
对于战争含义、表现形式的探索本身就是有意思的课题。
(3)曼和平克关于战争和暴力是否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在减少,人类是否在走向和平,即围绕国家对暴力的作用的争论。
心理学家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用丰富数据展示了:人类世界发生在家庭、社区。部落派别以及国家的各种暴力现象,包括家庭暴力、虐待、伤害、谋杀以及战争,几乎都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展示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人类社会性中的善良天使战胜人自然属性的心魔的过程。这与霍布斯和洛克的规范性学说形成跨时代共振,即人类为了避免战争状态,从自然社会走向政治社会,国家作为使自己的国民免受相互伤害而垄断暴力的组织,在平克看来是始终如一的暴力减速器。
但是曼反对平克的这种观点,曼认为国家的出现只意味着人类群体的组织规模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暴力及战争的减少,人类并未进入所谓的和平时代。
平克使用大量欧美的统计数据,展现现代国家出现后国内暴力现象的下降。曼则将国家发动的暴力纳入了自己的视野,且认为现代战争反而升级了。
——————
(4)赵鼎新论军权会刺激国家权力增大
继承了曼的四种权力类型划分的认识,社会学者赵鼎新认为军事权力竞争会推动工具理性思维及其相应行为在社会中的崛起,导致一种积累性的发展。具体来说,军事竞争刺激了公域导向或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往往会促进国家权力的增大,导致社会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
P99:曼:国家对战争的发动、参与和结果,不是理性的。
(5)关键问题——国家的战争行为是否是理性的。这种关键的定性涉及到对战争的评价和根本态度。
在IEMP模型下,军事权力逐渐支配了经济权力,战争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上至统治精英,下至公民士兵都渴望从战争中获利。军事权力也会影响政治和意识形态,个体参战的表现和军功决定其晋升的可能。
罗马形成了以战养战、以战强国的积累性的帝国主义模式,军事主义镌刻入了罗马的制度和文化之中,四种社会权力高度集中,均为战争服务。
——————
(6)权力:曼的权力认识的变化,新提出的通往美好生活的“合作的权力”, 区别于对他人控制的零和博弈权力类型 。
对四十年前的曼而言,军事权力及其表现形式战争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支配手段之一。当时的他认为权力的本质在于对他人实施控制,一方得到,另一方必然丧失,权力因而具有零和博弈性质。四十年后的今天,曼对权力的理解已经改变,在强调支配的权力类型之外,他认为还有一种合作性的权力,而只有合作的权力才能引导人走向美好生活。
对于战争的跨时空研究的结论:战争的产生和结果都并非理性,它导致的是灾难而非幸福,无法服务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也无法产生积累性的正面发展。
人类为何依然选择战争,而非经济交换、政治协商和理念沟通?曼在结论部分将源头指向了理性之外的贪婪、荣誉和支配欲三大因素。只有信念、情感和欲望才能让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命相搏、爆发战争。
————————
欧战(一战)被视为无意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引发了对理性和科学的深刻反思,也招致了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战争动员价值宣传的彻底质疑,这种否定也表现在曾亲自参战的塞利纳的小说《漫漫长夜行》中。战争会摧毁部分个体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正面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