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无策
亲戚的孩子,女孩,14岁。本该是上初三冲中考的学生,今年9月份却休学了,在父母上班的工厂干活(此处声明,不是童工)。 说是让孩子体验上班的苦。 孩子父母这样做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 休学是学校的要求。说孩子在课上睡觉,不写作业。 学校说的也是事实。 孩子玩手机,夜里不睡觉玩游戏到凌晨3~4点。结果就是白天睡觉。上课睡觉。 我跟亲戚探讨过,我说你能不能不给孩子配手机?说是不能,怕孩子想不开。我说那能不能跟孩子商量好每天玩手机的时长,逐渐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亲戚含含糊糊,没说能也没说不能。 孩子情绪特别容易激动。一说让写作业,就说过会儿,过会儿!好不容易摊开作业又不写,很多时候因为作业弄的狗急跳墙。 我提到了陪伴,我说你们陪孩子时间太少了。你一年四季全年无休。晚上吃完饭你主要是自己玩手机。 他们尝试过带孩子自驾游。但即使出去,孩子还是手机游戏,对周围一切根本不理睬。 今年夏天他们想到了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去了北京,还去了大连。医生给开了药。 今年国庆节,我去他们家。孩子跟她妈说她想喝酒,要去买酒。我在旁边无意听到了,以为就是那么一说。眼看孩子就要出门了,我追问,我说去哪啊。孩子说去楼下不远的7-11买酒。我心里一惊! 我赶紧追出去。我说你真去买酒?她说,嗯,我想喝酒。我大惊,但故作轻松地说你妈能同意你买酒?孩子说是啊,显得很平常。我说那我跟你一起去。本以为她会拒绝我一起去,没想到她那么愉快的同意了。她在7-11选了一听那种可能是有果味儿的啤酒,我给付了款。我赶紧说先别打开,咱们回家(我倒是要看看你妈是真同意你喝酒?万一你喝了,就是我纵容孩子喝酒,该当何罪!)。孩子就没打开,这又令我很意外,原想她会迫不及待的啪的一声打开易拉罐咕咚咕咚来几口。 我们又愉快的一起往回走。回到家里,孩子跟她妈妈说买回来了,啪~一声在妈妈面前把易拉罐打开了就喝了一口。她妈妈依然很平常的,就像孩子喝的是奶茶。 孩子文化课不好好学,可是特别喜欢动漫。我记得在孩子3~4岁刚能捉笔的时候就能花小人儿像,画的惟妙惟肖的。那时候我就说这孩子有绘画天赋呢。后来孩子有更多的画,画的也越来越好。我每次见到她新画的都惊叹不已,不断有进步。 去年就听孩子说她画漫画还挣了钱。有人向她约稿,一个作品几十块钱。有一次,我去他们家,见她正在电脑前画,一笔一笔地勾勒,我问,你画一个作品花多长时间?你就只卖几十块钱?(不觉得亏吗?) 今天晚上我跟家里微信聊天,想起离家一个多月了,就问**最近怎么样?还去工厂吗?家里叹气说,去,去个三五天,有钱了就不去了,钱花完了就再去几天,工资日结。 随即又免不了慨叹我这位亲戚,你说让孩子体验,这单调乏味一个月仅2-3K的工作,可是又给她日结,又不能坚持连续干一个月。我对这种体验的效果深表怀疑。她能体会工作的单调乏味?她把钱花完了就再来干几天,拿几天工资就又跑了,她体会到的可能是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