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是在提醒你该改变了!
作为一个北漂牛马,这个人的话简直说到了心坎里。生活的压力、地铁空间的拥挤,还有高强度的通勤,每一样加起来都足以让人看起来死气沉沉的。这种长期高强度的生活,带来的是深刻的无聊。这无聊就像是牛马的最后一个关卡,提醒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能动性。成功了,人就活了,失败了,人就会习惯这种无聊,变得麻木,彻底沦为合格的牛马。
为什么无聊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我们为何无聊》一书中提到,无聊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我们对目前能做的事情,无法产生欲望时,当我们的认知、天赋、技能不能完全被施展,脑袋空空时,我们会感到无聊。
无聊是无法投入、没有意义、被迫和重复枯燥的,会把人困在原地——没有办法开始做任何想做的事,或是被迫要去做不喜欢的、一成不变的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聊会阻止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与世界相处,它不能带给我们投入感,反而是冲动、上瘾、烦躁、焦虑、暴饮暴食,甚至是抑郁。

有时候,无聊是原因。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的枯燥乏味或是生活方式的单调而无聊,为了缓解,开始喜欢玩刺激的电子游戏,大量刷视频、看八卦。这些东西极大地刺激了我们,让我们暂时感觉不到无聊的痛苦,却让我们因为感官过度刺激,而更难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快乐。
也有时候,无聊是结果。比如我们可能有很多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追求,而是外界要求我们达成的目标,比如要完成多少绩效、要买多值钱的房子和车子、要在多少岁之前结婚生小孩等等。如果我们所追求的不是自己所愿,那我们就会慢慢觉得无聊,进而开始怀疑这些目标的意义,失去动力。假如目标是我们自己想追求的,但是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很难实现,也会逐渐在挫折中丧失动力,感觉到无聊。

所以说,现代社会的种种正在把我们培养成充满死感的、无聊的牛马。只知道工作,却离自己想要的、能激发自己动力的生活越来越远。工作的价值感低,让人难以靠工作实现自我欲望,但是不工作,大部分人只能投入到商家早已设计好的娱乐消费当中(如影视剧、游戏、美食等一系列纯消费的娱乐项目),在利用人类弱点的上瘾机制里迷失,很难成长,只能获得简单的刺激。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自救呢?《我们为何无聊》这本书给了一个很悲观的答案。它说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会告诉人们,你去做点什么,健身、听音乐、做饭,等等。而无聊真正的问题是,人们知道可以做点什么,却没有行动起来的动力。但是无聊的确能告诉我们,当下做的事是无意义且不能让我们投入的,算是一个让我们去寻找改变的提醒。
假如你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在被无聊感填满,那说明,是时候开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