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 Berrow 全作品评鉴(二)
更新这个系列的第二期,评分只代表本人主观看法(PS.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提前与本人沟通)。
6. The Terror in the Fog(1938) 评分:☆☆
故事发生在直布罗陀。某夜,年轻的Micheal Fairlie游荡在直布罗陀的街道上,他想去拜访自己友人Bill Hamilton,但后者并未在家。就当他在浓雾笼罩的街头准备赶往另一个朋友处时,偶遇了一个慌乱逃命的少女。当他带着这名失去意识的少女来到街边一处未锁门的房子里时,Micheal在房子里发现了三具悬吊在房梁上的尸体。三具尸体都是男性,胸口上钉着用红墨水写的卡片,卡片上用西班牙语写着他们的名字,并将几人斥为叛徒。三个死者的名字前面均被冠以“Don”的称号,且衣着光鲜亮丽,似乎是西班牙的贵族。女孩醒来后惊慌逃走,于是Micheal赶紧去警局报警,同时碰到了朋友Bill,几人再度回到这个房子时,却发现大门紧锁,几人破门而入后发现除了尸体以外,里面并没有人。几人暂时离开,警员Lazlo发现自己的手套落在房子里便回去取,而Micheal这时发现那个逃走的女孩被人追赶,他赶过去后发现追赶的人是一个高大的“修女”,而且这个“修女”居然没有脸!“修女”推开女孩后逃走,几人在房间里发现了被刺伤的Lazlo。据女孩所述,她叔叔是西班牙一个秘密党派的首领,这个党派主要是为了让Afonso国王复辟,她此次来就是为了寻找叔叔。紧接着,这个女孩被人绑架了,而Micheal和Bill等人,踏上了解救女孩的征途。
本书是Bill(William) Hamilton系列的最后1本,前面已经说过,这个系列的3本书都是冒险小说,而本书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是“推理成分”最多的一本(其实只是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反转而已)。前两本分别发生在丹吉尔(The Smokers of Hashish)和西班牙(It Howls at Night),这本直接选了个居中的直布罗陀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跟作者曾长期生活于此有关。故事前1/3部分描写得非常细腻,包括浓雾笼罩下直布罗陀的街景,在浓雾中神出鬼没的无面“修女”等等,无论从气氛上,还是从故事感来讲都是前两作所不能比的。故事发生于西班牙内战后,本来就很敏感的地区直布罗陀变得风起云涌,再加上来自西班牙的秘密结社这个设定,更让故事本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神秘空屋里被悬吊的三具尸体,更是把恐怖气氛烘托得非常到位,不得不说从这本书开始,作者的气氛渲染能力就已经很纯熟了。但令人失望的是,故事后2/3明显显得有些余力不足,且不说动机非常单纯,导致前面渲染的那些诡异的背景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还有作者最喜欢的“绑架”桥段,(不得不说Berrow真的很喜欢绑架),而他的绑架又极其单纯,一旦看到绑架的情节,紧随其后的就是大篇幅的英雄救美环节。本书作为冒险小说来讲本书是合格的,但作为侦探小说来讲,就显得过于简陋了,因为最后在揭示真凶身份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反转,但由于这种手法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被各位作家玩得稀巴烂了,所以只能说作者从一开始也没想以此为亮点。本来故事弥漫着直布罗陀的浓雾一般的神秘气氛,但由于故事过于单纯直球,导致氛围全无,前后对比之下显得索然无味了。
7. Fingers of Ransom(1939) 评分:☆☆☆☆
故事发生在英国,Micheal和Fleur Revel夫妇开着心爱的小汽车外出旅行,在路途中遇到了颇为有趣的加拿大人Tarleton,三人一行在半途入住了一家酒店。酒店里还有形形色色几个其他的住客,第二天早上Micheal在去浴室洗漱的时候发现有个男人瘫在浴缸里,很不舒服地在呻吟,他和Tarleton把这个嚷着要找医生的男子扶着坐起来后,下楼去找医生。可过了一阵医生来了以后,却发现此人又躺在了浴缸里,而这次他已经死了。医生检查后发现并没有任何外伤,这个人就像是心脏病发死亡一样。得知了此人的身份以后,Micheal等人回想起昨晚在住客中有一个女子跟他的姓氏相同,好像是他的妹妹,几人去女子的房间通知这一情况时,发现女子消失无踪,而她的鞋子和贝雷帽都仍在房间中。由于男子没有什么被谋杀的证据,警方简单调查了一下就让他们离开了,M&F夫妇继续前进去往Mravel。在Marvel时,富商Plank的女儿遭人绑架,而Plank雇佣来保护女儿的Batt夫妇也遭遇不幸。一具尸体被人砸烂脸,砍掉手脚扔在儿童房中,从服装来看就是Batt夫人,而随着血脚印追出去的Batt先生不知所踪,只有他的小船停在海面,似乎他也惨遭不测。而就在此时,Fleur也神秘失踪。Micheal等人接到了绑匪的纸条,随着字条还附着Plank女儿的一根手指。于是乎Micheal开始解救人质的冒险之行。
本书是Micheal&Fleur Revel夫妇系列的第1本作品,本系列的作品的风格主要为推理小说,但仍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Bill Hamilton系列的冒险情节。本书的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半途酒店中浴缸中神秘死亡的男子,男子在毫无外伤的情况下死亡,医生怎么看都觉得是突发急病。读者轻易就可以确定该男子的死亡肯定另有内情,因为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描写男子的死亡及其妹妹的失踪,尽管明知事出有因,但这一部分仍让人觉得非常突兀,甚至显得有些刻意。第二阶段主要是到了Marvel以后,Plank家女儿被绑架一案,外加Batt夫妇的命案,这一部分的故事前因后果交代清晰,相较于第一阶段的无头无尾,非常突兀的酒店怪案而言,这部分更像是本格推理小说的“谜题”部分。案件的Why和How交代得很清晰,主要是针对Who的问题进行分析,但不同于古典本格小说,本案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嫌疑人池,所以给人一种虚空索敌的感觉。作者在该部分再次回归冒险小说的写法,选择在全书的最后由破案人一口气复盘整个过程,包括与绑匪的斗志斗勇的过程,所以完成度也还可以。上述两个阶段的内容乍一看之下是非常割裂的,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关联的,但在最终解答过程中将两部分统一联合在了一起,尤其是给了酒店怪案一个合理的解释,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故事的完整性。案件设计仍然比较老套,反转也很普通,但优点在于整个案件有了一个合理且通顺的解答,所以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令人不能满意的是Berrow实在太喜欢写绑架了,好像不绑架就不会推进故事情节一样,而这些桥段又总让人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读起来非常之催眠,除去这一点,本作算是比较成功的推理小说。
8. Murder in the Melody(1940) 评分:☆☆☆☆
故事发生在英国,某日Micheal、Fleur夫妇和朋友Lola及Walsh警长在家里打牌,收音机播放着EUX广播台的节目,就在播放结束曲的时候,广播中传来一声异常的响声。紧接着Walsh警长接到一个电话,EUX台的节目策划Vickers被人枪杀,众人赶到广播台以后,发现Vickers在导演Somerville的办公室被枪击身亡,一只手中还抓着100英镑的现钞。警方立即对广播台相关人员展开调查,除了播音员Franks和导播Day以外,导演Somerville在枪击时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当时跟同事的太太在约会。就在针对Somerville的调查进行到关键时刻时,某日警方发现这位同事的太太来到Somerville的公寓后未再离开,Walsh等人立即对公寓进行搜查,在沙发后发现了这位太太被枪击的尸体,而Somerville则宣称对此毫不知情。现在死者增加到了2名,而调查仍然毫无进展,最关键的问题是枪杀两人的手枪一直没有找到,众人也为案件调查的停滞不前而感到一筹莫展。又一日,Fleur夫妇和另外两个朋友在家中打牌,广播里仍然播放着EUX的节目,这次又是从收音机中传来一声枪响,而本次的死者正是Somerville。Walsh警长协同Micheal对这个疯狂的凶手展开了全力追缉。
本书是Micheal&Fleur Revel夫妇系列的第2本作品,本书从风格上来讲是彻彻底底的推理小说,无论从调查分析还是从故事情节来讲都属于非常扎实的古典本格作品。Berrow选取了非常特别的案件背景:从广播中传出的枪响引出整个谜题,一下就把读者的兴趣吸引住了。古怪的案发现场(死者在别人的办公室被枪杀,手里还抓着一把钞票),扑朔迷离的嫌疑人(最大的嫌疑人有铁一般的不在场证明)都注定本书的情节不会枯燥难看。而且从第一起命案开始,推理的强度就直接拉满了,Walsh警长针对现场的指纹和枪响的位置进行了反复分析和推演,并根据分析结果逐步推进调查进度,颇有Knox的风范。而当第二起命案发生以后,整个案件的怪诞感直接达到顶峰,在公寓中发现了尸体,就在公寓中的主人却声称自己根本毫不知情,结合第一起命案的不在场证明,让人对最终的解答充满了期待,伸长了脖子想看作者如何解决这种棘手的不可能犯罪。第三期命案与第一起前后呼应,颇具浪漫主义风格,而这个最大嫌疑人的死亡,则注定了解答的意外性,截止至此,本作都注定要成为一部高水平的推理佳作。但就在读者的期待值达到最高点,对着前面大段大段的线索分析整理自己的思绪,摩拳擦掌想要寻找真凶时,最终的解答令人大跌眼镜。真凶的身份与前面的推理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仅仅有一条小线索导向了这个结果,所以这个解答是合理的,但与前面的关联性太差了,直接导致本作与成为一流作品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本作作为一本行文扎实的推理小说,在故事情节和案件设置上是相当成功的,但过于草率的解答降低阅读的整体感觉。
9. Words Have Wings(1946) 评分:☆☆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英国。Fleur Revel在一家叫Salon Cecile的时装店谋得了一个销售的工作,就在入职面试当天的晚上,开着车去接Fleur下班回家的 Micheal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现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衣着褴褛,仔细一看发现他身上插着一把刀子早已气绝身亡了。而因为刚才在时装店门口,有一个瘸腿的士兵在借酒闹事,所以也没人发现这具尸体是怎么出现在街上的。与Micheal同行的Kay警长在搜查时发现这个死者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被掏走了,仅剩下口袋里有一个折得很小的字条,打开后发现是一段Thomas Hood的诗。众人不明所以,而就在这周六的晚间,Salon Cecile的老板Vincent在EUC电台打广告时,他朗诵了一段Hood的诗,而这段诗与死者口袋里发现的居然一模一样!这不得不令人疑惑,另一方面,当晚在时装店外面闹事的瘸腿士兵被关了一晚后,突然人间蒸发般消失不见,警方寻遍各个军营都未找到其人。警方和军方对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调查,而此时Fleur的同事Mrs.Thurlew与一名神秘男子见面后失踪,紧接着她的尸体被人发现。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在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特殊时期,任何可疑人士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当局的重视,所以以Micheal为代表的军方和以Walsh、Kay为代表的警方针对一系列的可疑时间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本书是Micheal&Fleur Revel夫妇系列的第3本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书的风格更偏向于间谍小说而非推理小说。作品中充斥着过多、过于复杂的各种军队机构的术语和令人莫名其妙的缩写,让人看了以后非常烦躁。案件本身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唯一值得引起注意的只有死者口袋里的诗句和时装店老板在电台中朗诵的相同这一点,但结合故事背景很容易就可以看穿这一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乎这点屈指可数的吸引人的谜题也变得毫无意义了。另外一个比较大的看点是不断有人神秘失踪,然而这些神秘失踪的人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失踪并不太影响故事的发展,只是单纯的失踪而已,所以这一神秘现象在阅读过程中的引起的关注也逐渐在下降,导致读者最后根本不在乎谁没出现了,因为与案件无关的龙套实在太多了。失踪事件其实是Berrow埋下的一个比较长效的线索,准备在最后阶段引出真相,作者的行文太过枯燥无味,出场人物脸谱化严重,甚至达到让人过目即忘的地步,所以当最后揭示真相的时候,根本无法引起什么共鸣,本来就平淡乏味的作品,在最后也没能引发一个爆点,就这么平平常常地结束了。本作中犯人所用到的手法也好,故事反转的套路也好基本全是被玩烂了的老梗,就只有犯人使用的伪装手法有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新意,但还是作者自己太常使用的一招,根本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这本书与Nicolas Blake的几本作品风格非常相似,就连Revel夫妇的角色设定(尤其是Micheal)都颇有几分雷同,更相似的是阅读体验都比较差。有这种感觉可能也跟我本身对间谍小说不太感冒有关,整体来说作为一本间谍小说本作可能是成功的,但推理成分实在过于薄弱了。
10. The Three Tiers of Fantasy(1947) 评分:☆☆☆☆☆
故事发生在英国。Janet Soames小姐是一个有些内向的老处女,她平时经常去打高尔夫,有时也想着能邂逅一个真命天子。某日,她真的遇到了一位叫Philip的男子,二人很快确定了恋人关系,Janet还携带1200镑的积蓄跟他私奔。二人来到一个叫Winchingham的地方,计划在此处登记结婚,Philip说自己有个朋友Jimmy有间房子可以暂时借给他们住,二人来到房子以后,男仆Porter表现得似乎只有Janet自己一样,只帮她自己拎包,餐具也只准备一份。用餐时,Philip突然说自己手帕落在楼上了,他上楼去拿可Janet并未听到楼梯上那个松动台阶的吱嘎声,等了一会的Janet冲到楼梯下方却发现空无一人,Philip就这样从楼梯上消失了,而Porter更是告诉她,主人Jimmy这位叫Philip的朋友早在7年前就已经去世了。Sherman Stokes是一个商人,他的女秘书Lana Booth要挟他要告发他的违法行径,除非他带着自己和钱远走高飞,Stokes被迫同意了。二人开车因修路被迫绕路行驶到Winchingham时,油箱漏了,被迫去酒店投宿。酒店老板Wilson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酒店闹鬼的电梯的传闻,然后当他们上楼到第三层(英国称呼为2rd floor)房间放下行李以后,Lana提出要出去吃饭,后面他们再回到酒店时提到房间里吓人的面具,酒店老板突然说:“这间酒店只有两层”,而Stokes和Lana的全部家当和行李自然也随着那个房间消失了。富有的Prattley夫人某日和艺术家Darcy兜风,然后两人一同去位于Winchingham的Darcy家,结果Darcy开着Prattey夫人的车去泊车后,无影无踪,Prattey夫人被迫顺着方向去找他,可却来到了一间酒馆,酒馆里的几个人都穿着古装,一个丈夫挥剑杀死了自己妻子的情人,并将不愿与自己回家的妻子也手刃了,目睹这一切的Parttey夫人带着警察回到案发现场,却发现整个街区直接不见了,而Wych Street这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命案,不过是在1597年。Lancelot Carolus Smith警司被这几起离奇的案件所吸引,请假进行调查,终于侦破了一系列怪案。
本作为警司Lancelot Carolus Smith系列的第1部,作品是彻头彻尾的本格推理小说,而且可以说返璞归真到不掺杂任何一点其他类型文学作品的程度。全书围绕一个叫Winchingham的地方发生的三起有关“消失”的奇案展开。第一起案件是一个男人的消失,第二起案件是一个酒店房间的小事,第三起案件则是一整个街区的消失。可以说作者直接开了一波大,把挑战难度不断升级,逐渐离谱的案件也让读者的胃口被一点一点吊了起来。而且作者在叙述完一个案件的谜面以后,并不急于进行调查的解答,而是将三个案件放在最后一起进行解答,但解答过程也是逐一剥开进行递进式分析,最终完成闭环结案。从故事结构的角度来讲,全书几乎没什么水的内容,除了介绍一些人物背景以外,基本全是案件相关信息,读起来很轻松。从谜题的诡计和完成度来看,最牛的必须是第二起案件的“房间消失”手法,然后是第一起案件的“楼梯上消失的男人”,完成度较好但诡计略显简陋的是最后一起案件“街区消失”。“房间”消失的手法非常巧妙,可以说令人拍案叫绝,即使以这个诡计作为一个单核大梗写一个长篇也必然是炸裂的存在。而另外两个诡计相对来说就普通很多,但“楼梯上消失的男人”重点突出一个四两拨千斤,用最简单的手法完成不可能犯罪,颇有Carr作品的风格。整体来说本作是一部推理浓度超高,完成度超高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个人觉得本作可以算得上是Berrow生涯最高杰作Top3之一。
© 本文版权归 Ronaldo d'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Ronaldo 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Norman Berrow全作品评鉴(四) (8人喜欢)
- Norman Berrow全作品评鉴(三)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