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知堂

今天突然發心。想從頭讀一回北嶽文藝版的《沈從文全集》。於是從小說卷第一冊讀起。沈先生的第一個集子是《鴨子》。從詩到小說到散文。各體兼收。這也是五四過後的新風氣。作家收錄作品往往不受文體之限制。周氏兄弟。俞平伯諸家。幾莫不如此。
而最驚異的是打頭的。竟是一束戲劇。體量都不大。最多可算獨幕。然而越看越眼熟。總覺得在哪裡見過。雖然其中也寫苗婦。也寫巫神。也寫湘西市井。然而內在的氣息。卻更像是知堂譯出的那一組“希臘擬曲”。以及從日本譯來的“狂言”而且有幾篇的開頭。沈從文也寫明了“擬曲之二”“擬狂言”等等字樣。
沈從文一九二二年入北平。入北大旁聽。自然能接觸到知堂及其作品。而知堂的迻譯希臘。也恰在其時。
朱金順先生寫過一篇《也說知堂譯<希臘擬曲> 》。細細列出了知堂譯刊擬曲的時間:“周作人最早翻譯的古希臘‘擬曲’。正是海羅達思的《媒媼》和《塾師》。用文言譯成,刊在《中華小說界》第十期(一九一六年十月一日出版)上(譯文極難找。鍾叔河先生現收在他編的《周作人文類編》中)。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周作人將《媒媼》用白話文改譯。刊在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晨報副鐫》上。改題為《媒婆》。後來。周作人又譯了海羅達思的《密談》。刊於《語絲》第十二期(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出版)。一九二五年九月。北京新潮社出版了周作人編譯的《陀螺》。書中收入‘擬曲’兩篇。則是《媒婆》和《密談》。那麼。周作人在《古希臘擬曲》(收在《看雲集》中)一文中所說。‘有兩篇又已根據英譯本重譯過。收在《陀螺》裏’的。當然就是這兩篇了。”
到三十年代。知堂《看雲集》中的《古希臘擬曲》為此事略作總結:“這個年頭兒。翻譯這種二千年前的古老東西。真可以算是不識時務了。可是。這有什麼辦法呢。我近來不大喜歡重譯。除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英文。高明的人很多。日文卻是想譯。不過不是文藝作品。只有這個擬曲最是合式。所以先譯了。而且我也很喜歡古希臘的精神。覺得值得費點力來紹介。英國文人哈士列忒(William Hazlitt)說過。‘書同女人不一樣。不會老了就不行。’古希臘的書大抵是這樣。老而不老。
威伯來批評海羅達思說。‘他所寫的腳色都呼吸著。活著。他所寫的簡單的情景只用幾筆描成。但是筆致那麼靈活。情景寫得完全逼真。材料是從平凡生活中取來。但是使用得那麼實在。所以二千年的光陰不能夠損傷那圖畫的真實。這書是現代的。好像並不是昨天所發見。卻是昨天所新寫。海羅達思所描寫的情緒不是希臘的。但是人類的。要賞識瞭解這些。極是容易。並無預先吞下去許多考古學知識之必要。’
或者可以說。描寫的情緒是人類的。這也就是希臘的。因為這種中庸普遍的性質原來是希臘文化之一特色。我真覺得奇怪。我對於從猶太系或印度系的宗教出來的文學有時候很有點隔膜。對於希臘系的要容易理解得多。希臘神話就是最好的例。雖然我們與猶太印度都是屬於所謂東方文明底下的。——話似乎說遠了。現在應該拉它回來。中國現代需要不需要這些古典文學。我不知道。但是。從歷史上看起來。這是不需要的。因為歷來最為中國所需要的東西乃是八股之類。而這類東西在古希臘是沒有的。不需要也罷。現在還是設法翻譯要緊。”

至於“狂言”。知堂在作於一九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狂言十番>序》中又說:“四五年前。還是孫伏園君在編《晨報副鐫》的時候。我譯了些古希臘的東西。登在報上。題名‘古文藝’。後來又將兩篇日本的‘狂言’譯了出來。也登在裡邊。丸山昏迷君見了很是喜歡。竭力慫恿我多譯幾篇。可以出一本小書。答應我去代蒐集插畫。我覺得這倒也很好玩。便說就這樣辦罷。但是終於懶得動手。雖然本擬編入《陀螺》裡的兩篇狂言——《骨皮》與《伯母酒》——已經抽下。放入別一個紙合子裏了。”
知堂在《狂言十番·附記》中又特意介紹狂言的特質:“狂言是高尚的平民文學之一種。用了當時的口語。描寫社會的乖謬和愚鈍。但其滑稽趣味很是淳樸而且淡白。所以沒有那些惡俗的趣味。” “狂言中的公侯率皆粗俗。僧道多墮落。即鬼神亦被玩弄欺騙。與能樂正反。但其滑稽趣味很是純樸而且淡白。沒有那些惡俗的後味。” “狂言重在演作。文句只是一種台本。唯因滑稽之輕妙。言辭之古樸。在後世看來也是很好的文學作品。”
自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知堂陸續譯出《骨皮》《伯母酒》《立春》《發跡》《花姑娘》《偷孩賊》《柿頭陀》《雷公》等篇。最終結為《狂言十番》。一九二六年九月由北新書局出版。
沈從文亦在《關於<三獸窣堵波> 》一文中明言這樣的沿襲。只不過未提到知堂名號耳:“我所以把這類故事改成小劇。這又正如我近來把故鄉中大小皆知的笑話改成像《鴨子》一類的那種‘狂言式’的小劇樣:若無《狂言》中各樣趣劇作我的啓示。縱要寫。是無從寫。也是很明自的吧。這年頭。大人有大人的遊戲。小孩的遊戲則更多。只我這不大不小之人感到異常的寂寞。”
再看沈從文這一系列嘗試。我尤其喜歡《羊羔》和《鴨子》兩篇。市井的野蠻健壯和滑稽幽默。正是知堂譯“擬曲”“狂言”極度推崇的民間的氣息。我覺得後來沈從文後來宣告的欲建造供奉人性的希臘小廟。發端即在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