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风物(三)上坟记
在通海,农历十月家家户户都要上坟,此时,寒气尚浅,深秋初冬的暖阳正好。选一个周末,扶老携幼,全家出动。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孙辈,都会尽量赶回,这也是一年中大家族最其乐融融的时刻。对大家来说,上坟的心情,没有沉重,更多的是期待,期待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野炊。

过去上坟全靠肩挑手提两条腿,现在都有车了,一路都是车队,浩浩荡荡,好有气势。
上坟的路线全靠长辈记忆,一代人领着一代人,把路线记在脑海里,刻在心窝上。
那些坐落在山坡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墓群,朴素端庄,每一个墓碑,都有对联、写得最多的是:
“明月松间照福地,清泉石上流芬芳”
“梅花香十里 明月照三更”
字里行间是淡淡哀思
有“一生心性厚 百世子孙贤”
“子孝孙贤福禄长 慈淑德望传家远”
短短几句里,是忠厚家风
在一座大的合墓上,写的是 “四面群山作寿屏 百年松柏排生穴”
“同衾连枝百代兴 共侣箕裘千年旺”
横批:“同居福地”
生时同枕死后同穴,共同护佑子孙兴旺,真如弘一法师说的: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可这样背山面湖,独门独院的“别墅墓”,将成为历史了,这些年殡葬改革后,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联排小别墅”~公墓,在一平米不到的墓碑前,已容不下一大家族人这样热热闹闹的祭拜,而在土地更为珍贵的大城市,拥有这样的联排公墓也难,只能层层加高供一个牌位,灵魂也得像在人间一样住进楼房。且珍惜眼前能在山林间上坟的机会吧。
大家挥动锄头镰刀,除草修整,将各家准备的祭品一份祭在坟前,一份摆在铺着松叶的地上,长辈中有人想起亲人离世时的悲恸,也会黯然神伤,喃喃哽咽着诉说思念,不停烧着金银,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富足,保佑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平平安安。中生辈们围坐在墓前热烈交谈,都是些奔五奔六的中年人了,但在长辈面前仍是孩子,七八十岁的长辈们身体硬朗,上坟的各项工作均由他们操办,晚辈们也乐得听命。
接下来,按辈分年龄从大到小磕头,磕完的就准备开吃美食了,突然,年龄最小的孩子嚷嚷道:“等我最后一个磕完头,好吃的都被你们吃完了”。大家哄堂大笑:“不吃不吃,等你磕完,按从小到大,你先吃”。孩子破涕为笑,大人们又是一阵大笑。
午后的阳光直射在山林间,枯黄的秋叶如加上滤镜成了金黄,背阴处苔藓散发着潮湿的气息。在欢笑声中,大家收拾餐食,将垃圾打包,放上一串鞭炮,念上几句祷告词,返程。
吃炊锅是上完坟的固定节目,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旁,心暖胃暖。现在生活繁忙,多数人家都是预订好到饭馆吃了,白天没时间到山里上坟的,这时候再忙也要赶来聚一下,推杯换盏间,已是万家灯火,一年一次的上坟结束。各自回归日常琐碎。
慎终追远,感念亲恩。平静快乐的生活着,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慰藉与怀念。愿在不同时空的亲人们都安好。
待得明年上坟日,暖阳天,小松岗,
2024年11月17日
-
nal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19 0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