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煜《机器与主权》笔记(3)
许煜,《机器与主权》,5。海德格尔1964年的“哲学的终结与思想的任务”指出两点:(1)对于科学-技术世界和适合这一世界的社会秩序的可驾驭的安排,终于得手了。可驾驭的安排,steuerbare Einrichtung,就是指社会的被控制论化,就是指控制社会或自动社会。 (2)之后的世界文明的开端将只能基于西方式欧洲思想。海德格尔这里是要警告:西方之欧洲式思想将在控制论内终结,控制论或自动社会将成为全行星普遍置式。是不得不这样。考虑到海德格尔的西方的欧洲还是西方内的精神多样化,古希腊仍被欧洲绑架,德里达解构了西方一神教精神圈,把其内部他者和东方的外部他者计入其内。许煜的技术多样性是平行他者模式,必须首先被平行计入,缺了一个不可以:技术-精神多样性。
思想是在每个时代都被不同地打开的,是epochal的。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想在思考全行星经济、技术和政治境况时,是不够的。
许煜,《机器与主权》,12。黑格尔《法哲学》:国家的有机论。国家是一架想象的有机机器。还不是有机体,是目标,是将有机体组织到理性和高效的原则下的那一形式。马克思挑战了这一点,提出国家的有机与动物的有机的区分,于是提出关于国家的唯物主义看法。
全行星思想:黑格尔的有机是国家内的,全行星思想要求我们在国家外的有机条件上去思考。黑格尔无法像康德那样构想国际关系的有机性,一开始就落入施米特的敌友论。黑格尔的作为想象机器的国家,也在今天被实现为控制论。写《机器无意识:控制论的形而上学》的Gotthard Gunther移民美国前是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到美国后就把逻辑学变成了控制论。
许煜,《机器与主权》,17。施米特:空间征服与空间革命与技术相关,霍布斯政治哲学说的Behemoth是指大陆欧洲,利维坦是指英国,是陆地与海洋在主权上的对决。所以,不能中性地看技术。太空中和全行星空间里,用那种技术来主导、来压倒一切,仍是被高度争夺的。地理学家Geoff Mann 和Joel Wainwright在他们的《气候利维坦:关于我们的全行星未来的一种政治理论》中指出了全行星主权这一问题,后者为地球上的生命对例外状态做出决断。
这个气候利维坦也是拉图尔的念想:全球内战来决出:关心地球生死的盖娅人民打败只相信活得舒服的中、印中产阶级和他们所从吸血的广大穷人之后的新主权状态。 全行星政权会更独裁和残暴吗?
詹明信:不要那种,要兵团生活。 齐泽克:要主动异化,用官僚机器来保护我们的小变态,来保住我们的抽象自由。
施米特用大运作空间来抵制美国的帝国主义。中国加一带一路就是那个大运作空间。一国有一国的帝国地盘,今天,这地盘还得加上赛博空间,还得加上它认识到了的全行星空间。
新政治神学论:技术意识,将有机论、机械论和生机罗并置,在政治领域内寻找一种器官术。
许煜,《机器与主权》,20。一般器官术:柏格森《创造式进化》提出,康吉莱姆归纳:研究的是技术与身体的力量与其它器官之间的关系,技术工具被看成人工器官。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有局限,比如《哲学的贫困》说:手工纺织带来封建地主,蒸汽机纺织带来资本家。新器官之间导致勒冲突,甚至战争。
23:黑格尔《心灵哲学》:精神的所有活动只是外在与推入精神本身的内在之中的各种途径,通过对外在物的这种观念化或同化,精神才成为和存在。
26:辩证逻辑:保存必然物,克服偶然;扬弃;同时包含正题和反题。普遍性是理性的欲望和自我同一。精神把偶然性看做其自身走向绝对的必然性的可能性。
27:辩证法是一种有机论逻辑,隐含了本体发生ontogenesis和自我发生autogenesis。在政治中,对个人和共同体的扬弃就导向具体、理性和普遍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就是世界精神对东西方的对立的扬弃而导向了全行星内的自由。
许煜,《技术与主权》,27。与柏拉图的理念不同,黑格尔的观念是非超世界的,而是运动的世界,历史性真理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我们可以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作:一种个体化理论。他的个体化理论是一种三段论游戏,其中的每一段内又包含了三段。黑格尔的三段论回路里还有回路,这是阅读他时的难点。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三段论里套三段论,很像递归算法中的三件套,每一段中都达到自我意识的倾向,这一倾向就是欲望Begierde。概念的每一辩证运动又为另一辩证运动做出贡献。世界不是机械式运动,也不是脆弱地裸露在偶然性中,而是辩证第也就是递归地走向个体化的。
黑格尔和写《重复与差异》的德勒兹都将递归理解成了circular和重复,但递归并不重复自己,只一次。
许煜,《机器与主权》,26。黑格尔《法哲学》里的关于国家的机械-有机论,把有机国家当成一种客观现实。辩证逻辑最后扬弃了有机论与机械论之间的对立,保留必然性,克服偶然性。辩证是永远循环的,开端处只有直接性和抽象。nous不断要回到自身,以便自我差异化,达到自我意识。《历史哲学讲演录》:上帝是纯粹的能动性,reine Tatigkeit,循环的,能动的。灵魂是走向个体化的,Malabou说,黑格尔在目的论循环和再现式线性之间建立了思辨关系。
辩证是一个个体化过程。一切都在成为,是三段论演绎的结果:存在,正在,和成为。《法哲学》中段:父母在孩子结婚后须继续成为。
斯宾诺莎还没有个体的个体化,黑格尔意识到了概念与存在之间的不可分离。对于黑格尔,精神的个体化是辩证的、目的论式的,因而是历史式的。《精》的最后一段写:时间是在那里的概念本身,Die Zeit ist der Begriff selbst,der da ist。时间是命运和必然性在自身之中的还未完整实现。在意识中,时间是空的直觉。
也就是,概念在时间中作为时间来被实现。在这一意义上,概念是时间本身。概念通过外化为和内化来实现,因而要求得到时间,但它本就是时间。
《精》:历史是精神的自我认识,穿越其意识的黑夜之后。这一自我认识涉及观念(活的概念或概念的生命)的外化:连续的自我实现,增强了它的自我确定的能力。而这一外化过程是技术性的,生产出了技术装置、书写、基础结构、机构。关于黑格尔外化与技术,另见斯蒂格勒《震惊状态》。
许煜,《机器与主权》,31。精神的外化是技术性的。是精神生产出了技术装置给它自己升华用,这就是柏格森和Leroi-Gourhan说的技术倾向。
柏格森:生命张力最终一定会压倒现有技术倾向,生命张力表现为本能和智性,是智性制作了技术装置。对于Leroi-Gourhan,生命的根本倾向是记忆的外化来解放身体器官。黑格尔的学生Kapp是第一个技术哲学家,认为外化是器官的投射,将被内化,外化为物内之间的循环形式,是自我意识的决定条件。所以,很难说黑格尔辩证法是观念论辩证法,他的也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既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精神;个体化会同时带来偶然性和否定性。精神回到自身时,也需要内化,不光回忆,erinnern,而且也内化,er-innern,也须组织。这一回到自身是无尽的,沉入自我意识的黑夜,是一般欲望,理性的欲望,对于黑格尔而言。欲望,是对绝对物的欲望。自我意识的回返,也是无尽的。A-B-C-A'…个体化的目标是:绝对概念或绝对的知。
人类世城市哲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Damisch,《绘画的诡计》笔记(4) (3人喜欢)
- Damisch,《绘画的诡计》笔记(3) (2人喜欢)
- Damisch,《绘画的诡计》笔记(2) (5人喜欢)
- Damisch,《绘画的诡计》笔记(1) (3人喜欢)
- 蒙德里安的一生及其绘画方法论(16)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