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相遇:在相遇中发现自己、重建自己
1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相遇与告别,而那些一相识就开始告别的相遇最为伤感。 2 人很难与人相遇,人遇到的常常是投射出去的自我意象,当发现对方不合想象,就会感到难言的孤独。话说,人就算遇到一个相同的自己,就可以摆脱孤独吗? 3 人与人的相遇是困难的,因为种种原因、种种幻象, 常常是遇而不见、擦肩而过。但是,看见彼此的相遇是美好的,因为存在被互相看见,相遇让存在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看见彼此的相遇也是痛苦和忧伤的,对于害怕真实的人是痛苦的,因为相遇就意味着真实被互相看见。真实是一种会灼伤人的东西,对于不怕真实的人又是忧伤的,因为真实的相遇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隔绝。 4 人间因缘总是捉摸不透:相遇了却不能相逢,相逢了却无法相遇。相遇了却未必相知,相知了却未必珍重。此事古难全。 5 人与人相遇是很难的,因为人们都把自己藏得很深, 因为这是一个并不那么让人感到安全的社会,暴露自己意味着不安全。可是,因为人总有与人真实相遇的欲望,所以就很矛盾。有的人用文字把自己藏起来,有的人用理论把自己藏起来…… 6 人与人的相遇,看起来是话语、是观点、是趣味的相遇,但是深入感受,就会发现其实是创伤的相遇。我以为我遇见了一个又一个观点迥异的人,最后发现我遇到的其实是创伤不同的人。那一刻,我感觉很复杂,想起佛家对人心之苦的觉察。那一刻,我感觉到慈悲之心的含义,是对人心的深深理解与共情。 7 青年人的相遇是一种基于认同的相遇,中年人的相遇是一种寻找差异的相遇。 中年人的相遇,就像从一个电视剧中走出来,又到另一个电视剧一起演戏。当然,都是本色出演,但因为各自的剧情背景差别太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各自游离。 8 人总是习惯于以自己遭受过的关系方式(尤其是与父母关系模式)去对待别人,如此反复反复再反复,直到自己终于从曾经那种关系的承受者变成施加者,甚至于放弃那种关系模式。关于这个重复,最经典的就是打针游戏:从被打针到给别人打针。 9 “一切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意思是:看似是你偶然遇到的其实都带着你无意识驱动力的必然,这意味着你的无意识必然会让你遇到让它感到合拍的、相同氛围的东西。这个精神分析称之为强迫重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 10 精神分析是一个与自己家族系统重新相遇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心理建构的个体与系统都会纷纷登场,被重新看见和理解,最终开启一条整合与重生的道路! 11 在相遇中,我们知道了彼此最大程度的真相,也看到了彼此关系的真相。 或者说,在人与人的相遇中,我们才可能更大程度地知道关于自己和他者、关于关系的真相。 同时,在我们与自然的相遇之中,我们也可以更大程度知道关于自己与自然的真相。 12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相遇之旅:有的人只遇到了自己,因为别人仅仅是物体,他看不见别人,只是看到自己。有的人只遇到了世界,因为他们对人没有兴趣,他们恋物。只有少数人与很多风景、与很多人相遇,他们是开放的人。 13 人如何相遇呢?两个主体互相看见和确认才是相遇,这种看见是生命看见生命,不是生命看见工具。人因为与他者相遇而存在,因为与新的他者相遇而获得新的生命。 14 我们常常期待相遇,但是我们可能没想到:相遇的尽头就是告别…… 15 有差异与分歧的交流才叫交流,没有差异的交流仅仅是一种重复验证,验证了对自己和自己观点的自恋。 或者说,分歧才是交流的开始,如果因为分歧就放弃就交流,那很可能是太自恋了,所以无法与别人相遇。拒绝交流分歧、拒绝在分歧中相遇,其实是拒绝对方的存在,尤其是拒绝对方与自己不同的存在。 16 当你把别人当作工具的来对待来相遇,无论怎么用情怀隐藏,别人最终还是能够感受到的,并且别人最终也会把你当工具一样分类和使用。最终,只能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能够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真的相遇的两个人,是看见了对方本真存在的人。 17 有人说人与人应该真实的相遇,可是我试过以后,意识到很多真实的相遇就像一个石头遇到另一个石头,大家都会比较疼。但在疼痛的碰撞中,我们感受到了彼此。 18 相遇是困难的,因为有些人发现自己是空的,空的人如何与人相遇呢?以及,为什么人们发现自己是空的呢?从精神分析看,觉得自己是空的可能是对自己的假自体有深刻的认同,同时完全压抑了自己的真自体。因为自己最知道假自体的虚假、空虚、空无,所以就觉得自己是空的,实际上意识到空是找回真自体的开始。 29 一切有真实自体真实自我相遇的关系,都是滋养属性的关系。一切以假自体互动的关系,都是没有心理成长与滋养价值的关系。相遇就是一种互相度化。 20 尝试和这个世界相遇,是进入真实的方式,是探寻自我的方式。 21 无需为探索之路上的孤独而忧愁,在岔路的尽头,探索者注定会相遇。

“重建自我”小组第二期招募:在相遇中探寻自我的真相
人在关系中才获得了存在的身份与位置,丧失关系不仅让人丧失身份与存在位置,还让人丧失现实感,也丧失了心理呼吸的信息场域。 可以说,人际关系就相当于人的心理空气,我们与外各种关系对象的交流相当于心灵的呼吸。而现代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流动不可能停止的,关系断裂也没法避免,于是处于不断丧失心灵呼吸空间的局面。这就意味着:现代人需要在流动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建自我,从而免于心理崩溃的危险。 在这个不可逆转的普遍心理危机潮流之中:我们如何重建自我?为什么要学会反复地重建自我?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题目,因为这就起我的经历:我出生在乡村,然后到镇上读书,到县城读书,到省城读大学,到大城市就业,然后又回到省城……我自己就在经历着自我的反复重建,所以我想到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刚好我有多年的精神分析体验和重建自我的经验,后来还出版方了《自我的探寻》一书,所以我就想从精神分析角度给大家分享重建自我的经验。 这个小组,不仅有我的经验传授,也有小组这样一个关系结构。所以不仅仅是经验学习,更是经验实践。因为,我最后发现,重建关系就可以重建自我。 可以说,由于客体关系断裂带来的心理崩溃是一个普遍的危机,我才做了这个帮助现代人重建自我的小组,帮助大家掌握重建自我的心理技术。这个小组是一个重建关系的场域,也是分享自我重建知识的空间。欢迎所有对认识自我、重建自我感兴趣的伙伴参加这个小组。 下面,我介绍一下小组小组体验内容和参加方式。 这个小组将由我来带领,我在重建自我小组中主讲的内容有: 第一节:现代人的隐性心理危机:丧失意义、丧失联结带来的心理崩溃; 第二节:自我的考古学与生成学:讲述自我的起源与生成方式; 第三节:作为外部心理结构的关系:为什么心理结构有一半在外面? 第四节:重建自我的方法:在重建各种关系中重建自我 然后,我再说说小组加入方式与规则: 第一,固定时间。本次为“重建自我”小组第一期,小组每周一次(周日晚19:00-20:30)线上分享,带领者先主讲内容,然后大家互动交流;共计四次分享与交流,每次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本期小组体验为一个月。 第二,需要缴费,因为费用提供了一种相遇的担保。本期小组体验的费用原价为399元。这个重建自我小组还会持续下去。如果你参加了第一期小组体验,后面还想参加第二期的小组体验,只需要半价就可以再次参与。 第三,保持开放与包容。小组以“在重建关系中重建自我”为指导理念,将建构一个包容的互动环境,帮助大家在相遇中重建关系、重建自我。 第四,保证有深度交流,这是一个在关系中相遇的小组,为了保证交流和相遇,这个小组人数限制在12人以内,让每个人有充分的交流时间。 最后再说说我自己,也就是小组带领者简介: 戴军,写作者,精神分析实践者,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作品有《自我的探寻: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诞生》《左和右的精神分析》等。 欢迎有兴趣参与“重建自我”小组的伙伴加微信报名,微信为 Heraclidai,加微信请注明是为了加入“重建自我”小组,以便快速通过。 [广而告之]我的新书《自我的探寻: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诞生》已经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各大网店均有销售,欢迎购买!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就是异化? (3人喜欢)
- 如何像弗洛伊德那样释梦?|公开课
- 现代人的隐性心理危机与出路|公开课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