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四十二日 13慕尼黑,从啤酒节的喧嚣里路过
13慕尼黑,从啤酒节的喧嚣里路过
没打算在慕尼黑久待,比起大城市,更倾慕自然。去慕尼黑有几个目的,还车是其一。这辆奔驰八座豪华商务车,战战兢兢开了一周多,必须完好无缺送还回德国去。这次欧洲行由于时间跨度长,只能进行随机应变的分段租车,困难却灵活。不租车的日子,打算用欧铁移动。短暂过路慕尼黑之后,从这里坐火车前往维也纳。
如果放弃那些极具特色的地点以及个人情感,只从一些突然发生的时间点来看许多大城市,它们往往都很相似。道路开始越来越拥挤,红绿灯开始增多,自然之物渐渐被阻挡,下一个瞬间你开始在已不能一眼看明方位的街道地图中走走停停。眼见地图表明的还车地点只有几公里,却仍需要不短的车程。“进入慕尼黑市区了吧?” 其实不问也知道。
对于单行线、隧道、还车的地下停车场这几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消耗着我和Yu的脑力。还车之前需要给车加满油,向油站的小伙子打听,对方竭尽所能向我们解释了怎样才能不绕路的到达目标停车场。我对德国人印象不错:莱茵河畔给我们提供晚餐的老年夫妇,天使般的Alice,阿莫高餐馆的服务生,还有许多人。
还车比租车简单一万倍,基本上你可以把车钥匙丢进邮筒,然后离开。但次处我们比较细心,因为车价相对较高而我们也并没有购买租车行的车险(车行表示这类车他们不能够提供全险,因此我们只能在第三方公司随便购买了同类产品),还是小心为妙。一位微胖的年轻人略显懒散的朝我们走来,他不太会英文,态度上是耐心和善的。我们等待他在手持设备上完成了还车检查的每一个步骤并签字确认。他朝我们憨憨一笑,那意思是,这回放心了吧。
归还了连日带着我们漂泊的“船”,仿佛更加无依无靠,但也更加自由自在。
此时我们一行人,多出了三个不大的提箱,六个随身包——一人一个背包,大人则多出一个提箱,没分配到提箱的大人则负责两个孩子,刚好合适,出发,去地面上探索新的城市吧。再见”Big Bob”,孩子们给这辆黑车取了个小名。一但给物品起名字,说再见时就会莫名其妙多出些情绪。
从地下停车场往上一层,是慕尼黑市区类似地下交通中转枢纽的地方,好似站在蜘蛛的身体上,八条腿写满了东西,各自通往不同的地点。去维也纳的火车在傍晚发车,这大半天的时间,朝那边走呢?好在这个问题在下一秒就有了解决方向,队伍里有人(可可)提出要上厕所,那便去厕所的方向。
在欧洲找厕所——已经放弃寻找免费的,只要是能完成这个功能的就行,但这一直是一个神秘学。按道理,这地下枢纽不是应该非常容易看到公共厕所的标识吗?带着这个认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在地下寻找,最后在地下通道漫游五分钟之后决定抓个路人询问。运气好,是一个亚裔模样的太太,会说几句中文。被告知最快的方法,朝中心商业区走,找宾馆或者餐厅!地下中心竟然真的没有厕所……
慕尼黑的地表热浪腾腾,仿佛盛夏。看到许多盛装打扮的人群,大多穿戴着德国名族服饰,巴伐利亚乡下的打扮,奥地利山区鹰旅的老板娘也是这副穿戴。啤酒节是什么时候,好像还没有结束吧?果然,今天是啤酒节最后一天。城市需要节日。人们好有理由换上和平日完全不同的服饰,痛快的相聚和喝酒。城市人的内心需要节日来唤醒,那些死气沉沉的建筑也需要它来装点。在陌生的大城市里拖着箱子走一百米的消耗可能比在阿尔卑斯山攀登两公里更大。只准备在慕尼黑路过,我们没有精力跟随着人群去一探究竟,但这节日的气氛必然会让此刻的我们暗自欢欣。
在商业街门口找到麦当劳,赶紧上厕所,不管再多人也得朝里挤了。孩子憋不住先挤进去了,我们被一位胖胖的黑人妇女拦住,示意交钱。她手上端着一个圆盘子,里面有些硬币。我手里的硬币用光了,掏出五十欧元给她,她示意找不开,不高兴地看看我,最后挥挥手让我们进去。麦当劳的厕所也要交钱,这又颠覆了我的认知,没有提前准备真的不是有意的。她不高兴,不知道这钱是不是收来归己。想起上世纪国内公厕还是承包制的年代,而这是2024年的欧洲。后来我们开始不再寻觅公共厕所,直接找咖啡馆,两三块钱买杯咖啡,当然买咖啡之前需要提前问一句:你们店有厕所吗……情愿把硬币贡献给咖啡店。如果偶尔发掘到一个免费厕所,那我们六个人就和赚了十二欧元一样开心。
沿着人群的方向流动,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的声音,朝着教堂尖顶的方向走,必然没错,必然是一个城市的中心。手机地图上看了一眼,已经身处玛丽安广场的内部,在老城区的心脏了。教堂还是那么的恢弘,哥特式的尖顶及尽繁复之美,我敢肯定所有的雕塑都有故事,但现实是:我们这个家庭队伍里大概有一半的人员已无力欣赏,我们需要紧接着对付下一个问题:填饱肚皮。
慕尼黑十月初的酷热把我们逼退在树荫之下,看着教堂的一角和穿梭的人群。想念一天之前阿尔卑斯山区的日子,一瞬间觉得,如果就在那里渡过整个四十二日应该也不错吧。但我知道事实是,未知的前路依旧更吸引人,不然为何启程?继续关注当下,和父母孩子爱人一同看更多的地点,用不同种的经历来填充旅途。我真是很幸运。
教堂背后一家老店食客排着长队。管它呢,一边歇着、看着,一边排队。终于轮到我们,饥肠辘辘点上德国大肘子和啤酒,总算安稳地坐在窗边,看着欢饮畅食的人们。店里有现场演奏的德国乡村音乐。一切多么满意!
广场上有两处舞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知道在表演什么,远远地也看不清,凑近了也听不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爸妈到处拍照。管它演些什么,这大半日,就这样尽情享受德国啤酒节的热情吧。
我的确是偏爱乡村,但城市应有尽有的热闹,大概也不容错过。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28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