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数学教会我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开了自己的订阅号,第一篇文章的标题叫《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看了莞尔一笑, “出走”写成了“走出”,这句话源自网络,原文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知道她是理解上有误还是笔误,如果是理解上,那么“走出”,一般说走出人生低谷,出走,一般和离家出走搭配来说,那结合语境,这里应该是出走。
如果是笔误,那我意识到,她可能不太适合辅导小孩数学,我的这位朋友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是个靠谱的妈妈,但教育讲的是以身作则,如果自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那孩子多半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把考卷上的45抄到了草稿上变成了54。可能我们会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数字抄错了会影响你的人生。但孩子是无感的,把45抄成了54究竟会有什么影响?那么我来举个例子。
前不久我陪孩子去便利店买饮料,当时我们赶着上打羽毛球课,时间有点紧,然而买单的时候还是苦等了一会,收银员反复在机器上刷我们的储值卡,机器死活读不出,最后发现,收银员输错了储值卡上的密码,把528输成了582。你看这就是数字抄错带来的影响,有些错误,一个人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延续到工作以后,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发生,意味着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太严谨的工作。
再来说说我自己吧,年岁渐长以后最怕的事情是去菜鸟驿站取快递,永远都是16-27537这样的数字,这串数字和数级一样颇有深意,现在不再是报个取件码就能拿到快递的时代,驿站通过这串数字告诉你如何自助找到快递的“天机”,从左到右第一个16代表了货架,下一个2代表了层数,当我在逼仄的菜鸟驿站,穿越人群后摸索到隐匿的16号货架,俯身蹲着找到第2层,再看一眼最后的7537四个数字,在层层叠叠的包裹中找到自己的件时,长吁了一口气。这中间如果我看错了一个数字或者找错了分类,那么我将站在货物中间茫然不知所措。数字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松隆子有部日剧叫《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她演一个职场白领,闲暇之余去公园里做做体操,解解数学题。解数学题目也是我在工作之余的消遣,一道要布置给孩子的数学题,首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开。当孩子和我们一样,觉得做数学题是一种消遣的时候,那么本身已经爱上了数学,他应该已经具备了抄对每一个数字,把每件事先归类再分析的能力。这意味着未来他的生活不会太难,至少具备了在便利店上班做收银员的资质。
我有个亲戚毕业于复旦附中,有一次吃饭,她和我聊起小时候放学和同学打电话,她说她们之间从来不是问一道题目怎么解,而是问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因为老师规定要写成四五种解法。我听了才知道学霸是这样养成的,我至今对于一道小学数学题目的解法至多不超过3种,把数字抄对,然后把题目做对,最后试试看更多的解法,这就是学好数学的必然轨迹。
我自己是文科脑,感性多于理性,最近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慢慢感悟到了数学之美,也参悟到了日常把每件小事做对的重要性。我有一个非常爱数学的丈夫,我常常和他说,我最爱你的时候,就是你对一道数学题目提出更简洁解法的时候,另外我还有一个非常爱他的时刻,就是他会把每件从晾衣架上取下的衣服整整齐齐叠好归位,这应该是他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体现。
数学是非常哲学的一件事,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之中,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我也结结实实地做了一回数学题目,我们准备给女儿办一场生日会,邀请了近80个人,那么如何买自助餐券更划算?是用双人成行免一人?还是团购十人赠一人?要不要用乐品上海的满1000减300的消费券……当然这是后话,留到下次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