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终于有了记梦器
许多年之前,豆瓣曾有过一个功能,大概名字可能叫“东西”,时间太久,记不准了。当时可能是豆瓣想卖东西?或者是以东西为链接点来扩大或强化社交功能?
反正大概就是可以想创建一本书的信息一样,创建一个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般创建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刷子、勺子、鼠标、键盘之类。
然后我那会儿对记梦特别感兴趣,就创建了一个“记梦器”,提交之后,被审核的人给打回来了,说“记梦器”这个东西现实中不存在。
当时我自己实际的记梦器就是枕头边的一个秃秃的铅笔头和一个纸质的小本子,之所以用铅笔,一个是不用担心像钢笔、油性笔那样漏水,不至于把枕头床单弄脏,秃一点就是怕太尖了扎人,当然,最重要的是,记梦的时候会非常流畅。经常记梦的朋友都会知道,人在醒来之后能记得梦的时间非常短,要是不尽快记下来就忘了。所以,这里要说这一组纸和笔是“记梦器”,也是可以说通的,因为不是任意的一组纸笔组合,对笔有特别的限定,上面我也说了几个细节,还有对本子也有限定,至少不能太大。
用纸和笔组成的“记梦器”,估计很多喜欢记梦的朋友都有自己的使用经验。还有些会画画的朋友,可以把梦见画出来。这里就有一个门槛,大部分人是画不明白的。其实,就文字记录来说,也是有门槛的,也并不是会写字就能把一个梦详细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对文字掌控能力也有要求。
但,即便是文字、绘画可以记录,而梦见实际上是像“电影”一样,它是活动的场景。由于梦境里很多情节距离现实比较远,所以,即便很有钱,有很多演员,也未必能把这个梦境用拍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至少不是一个日常记梦的方式。
现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就可以开发成一个很好的记梦器了。语音输入、或者文字记录,生成图片,生成视频,还可以配背景音乐,是可以更大程度地复现梦境的细节,而且各种违背生物学、物理学规律的动作也可以“生成”。
随着人类已有知识在数据空间里逐步安放,想象力的重要性,特别是活跃性越来越高,多模态的记梦器其实是可以成为一个起点,由海量的记梦爱好者,将人类的梦境世界一点一点地搬迁到数据空间里。
我是一个菠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这是别人知道而我不知道的,以及,这个问题世界上有人能搞懂 (1人喜欢)
- 阅读永远是力不从心 (1人喜欢)
- 在目标与实践路径之间,隔着千万重教程
- 在极端的自私与大爱之间有一道现实的鸿沟
- 衰败总是全面呈现的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