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性与价值
职场上有一句话,叫“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讲的是人,特别是人的劳动的可替代性。这种可替代性带来的,就是“公司离了谁都能转”,极大提升了组织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降低用人成本——缺乏不可替代性的员工,自然薪酬也高不到哪去。
如果说工作上的不可替代性,代表了人在社会劳动中的价值。那么是否可以类比,人在家庭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代表了人在家庭中的价值;在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代表了在生活中的价值?所有不可替代性的总和,就是人生的价值?
不可替代意味着独一无二,却不仅仅只是独一无二。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发挥着正常的使用价值。而当其损坏时,坏点却各不相同,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损坏点,反而失去了价值,成了垃圾。实际上垃圾之所以价值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垃圾是零散的“非标品”,难以低成本的统一批量处理。一旦垃圾成了规模,或被低成本地分类集中起来,就又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标准品”,有了回收利用的价值。
所以不可替代的隐含前提是有用,有用的事物,才需要考虑在使用中的替代问题。如果本就无用,再怎么独一无二,也谈不上什么价值。人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要使自己独一无二,不易取代,并不简单等同于“追求个性”,因为再有个性,于人无用,也是没有价值的。
这里就有一个矛盾——人的大部分的用处和价值,其实正是来自于可替代性。正如说学校将各式各样的孩子,培养成了社会需要的标准化零件。而标准化零件之所以好用,恰恰是因为它在其它零件出故障时可以顺畅地替换上位,而无需额外的改造与磨合。传播于社会的有用的知识技能,大多是人人都可学可用,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可替代性的。可替代性赋予了人基本的价值,但同时也锁死了这份价值,使人无法成长。
想要在其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大概分两条路,求精和求广。求精就是一项知识技能,务求精深,即使提不出独到的新见解与新方法,纯粹的熟练工的价值也比普工大一些。而求广就是依赖不同知识技能间的排列组合,可以一体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而这个“一体解决”,就成了独特的价值。又可以在不同工作间自如切换,对用工方是“哪里需要往哪搬”的万金油,对自己则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底气保障。
求广的万金油,在实践中往往不被看好,被认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万年备胎。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为了保证最大工作效率,一般是工作最拿手的人为主,能力次之的剩下做替补。这个场景中,是缺乏竞争力而做了替补,而不是因为做替补导致没有竞争力。而在另一些场景中,为控制成本或培养新人,是能力刚刚好甚至勉强够的为主,配一个能力更强的替补做保险,这个镇场子的替补习惯上却不被称为“万金油”。第二,人的知识技能再多样,同一时间也只能发挥一个(尤其是工作场景单一时),其它能力都在“待业”状态。能力没有被使用,自然就兑现不出相应的价值,但潜力即使没有兑现,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第三,很多人自诩的“全能”实际都局限在一个极小的领域,并没有达到能解决跨领域系统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领域的集中也使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
万金油真正的问题,在于难以找到一个恰好合适的位置,可以发挥全部的能力,兑现出最大的价值。在找位置的问题上较之专精某一领域的专家,更为困难。专家相对于普工,岗位也更加稀少,但位置的存在却是确定而明确的,就是一个金字塔,顺着往上走就是。而一个跨多领域具备多能力的人,究竟应该如何组合自己的能力,需要这种复合能力的岗位在哪里,却是难以琢磨的。
所以实践中,万金油型人才,往往是反向养成的——不是先具备了多种能力再去找位置,而是先有一个能力和位置作为起点,再逐渐往关联的能力和岗位延伸,这样确保了复合能力的兑现,代价就是多种能力关联性很强,牺牲了抗风险能力。
生活中人的不可替代性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普遍存在,但即使各项指标都优于亲生的,也极少能实质威胁到亲生孩子的位置。能替代血缘的,基本上也只有血缘。
另一类则是能力的不可替代,如择偶/择友,本质上与工作替代的逻辑没有区别。相互可替代,就只是泛泛之交。相互越不可替代,关系就越紧密。而不可替代性就取决于各项能力。有些能力的培养是限时限量的,比如“发小”或“青梅竹马”,代表着可以一起追忆共同童年的能力,就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因为长大后结识的人永远无法拥有这个能力。而择偶标准中的家境/外貌/性格等等条件,就属于通用的能力,对于通用能力,本身可替代性很强,要不被替代,也是两条路,要么是综合无短板的万金油,要么是“一俊遮百丑”的一招鲜。万金油们面临的困境也是共通的,自身复杂的能力,难以找到一个恰好需要或者欣赏这些能力的人。实践的应对方法也是一样的——从现有关系中慢慢磨合,也同样有局限性——有些人注定磨合不到知己的程度。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并不仅仅是“有个性”,也要看“个性”到底有没有用。比如“有洁癖”是一种个性,“有洁癖,所以自己会经常打扫卫生,使环境整洁”就是有价值的能力,“有洁癖,所以要求对方经常打扫卫生,或指责对方不够卫生”就没多大价值了。
从逻辑上讲,我更倾向于万金油式的发展路径,理由是人的多面性。多面之人,犹如多枝之树,当然可以把多余枝杈都修剪掉,让树一个劲向上长,得到更多的阳光。但我觉得,树就应该舒展每一条枝杈,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成一丛灌木也好,七扭八拐也好,呈现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树之为树的最大价值。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