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杭州岳庙,感悟中华之魂 ——游杭州岳庙有感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杭州自古便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使它闻名遐迩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如诗如画的风景,更因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激荡人心的英雄人物。在西湖畔,岳庙犹如一颗镶嵌于山水间的明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引人驻足。 岳庙,又名忠烈庙,为纪念南宋时期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立,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历经元、明、清及民国,代代相传,至今犹存。冬日的阳光透过雾霭,温柔地洒在庄严古朴的岳王庙上,穿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为这座庙宇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圣洁的光辉。庙宇的主殿为“岳飞祠”,殿内供奉着岳飞的塑像,展示着相关的书法作品和文物。步入殿内,一尊高大的岳飞铜像映入眼帘,他目光如炬,手持长枪,仿佛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塑像上方牌匾写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令人不由肃然起敬。 “古庙深藏悲喜史,动人故事绕梁回。”这座庙的背后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岳飞为了国家利益戎马一生,却遭奸臣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葬于九曲丛祠旁。21年后,又被迁葬于栖霞岭下,即现在岳坟的所在地。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多少帝王将相都化作了尘土,只有这座庙香火不断,被人们永远纪念。 漫步在岳庙,我不禁思绪万千。岳飞“还我河山”的壮志,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先辈们谋取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愿景何其相似。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局面到现在的美好生活,历代先辈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岳庙中的碑文和壁画,恰如700多年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和浮雕一样,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鲁迅说过:“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岳庙的存在,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历史道标的锚定,是西湖畔一座不朽的丰碑。 站在岳庙的高处,远眺西湖,高楼大厦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智能公交、共享单车穿梭其间;低眸回看,周边琳琅满目的商业街区、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和谐共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旧时景已改,一城山水因一人而光辉璀璨;昔年魂永驻,一人事迹缘一城而历久弥彰。从西湖畔吹来的风穿越人潮,带来拥挤的喧嚣声,庙内的寒梅凌风傲放,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人精神一振。我仿佛从中听到了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绵长呼吸与时代脉搏的强劲跳动。建国75周年的今天,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古人的这份拳拳“精忠报国”之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2022年参观岳庙后想写的游记,拖了许久,才借着这次书友会征文活动的机会写完它,过了这么久,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