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琳李行亮想到我爸妈
我爸妈的关系看似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我爸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养活一家四口,我妈当家庭主妇照顾我和我弟。但又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我爸并不是那种典型的传统直男,大概是因为在兄弟姊妹排中间,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他从小就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很小就要承担很多家务,所以后来饭做得很好吃,比我妈做得好吃多了,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他周末休息的时候会在家做饭,那真叫一个色香味俱全。而且看得出来,他很享受做饭,也很享受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把所有食物一扫而光的样子。除了做饭,我爸还会跟我妈分担其他很多家务,比如打扫房间,因为他会挑剔我妈不干净,不如他自己做。
我妈可能因为是家里幺女,就比较粗枝大叶,做饭比较敷衍,让我小时候常年苦于吃饭,还落下一个挑食的罪名。别的生活琐事我妈也都很将就,比如我小时候秋冬季节经常一个多星期才洗一次澡,换一次内裤,身上都痒痒了也不好意思跟我妈说,而且很晚到高中以后我才从同学那里得知应该早晚刷两次牙,这些我妈都没有教过我。当然这些问题以现在的眼光都要重新看待,你当然可以说,这些问题不应该只是母亲的责任,而且我妈天天做饭,和我爸偶尔做饭,所需要的耐心肯定也不一样。
我家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弟的残疾,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这个就主要是我妈在照顾。这让她长期失眠、焦虑、情绪化,加上社会化程度较低,讲话常常没什么逻辑,很难沟通,所以我小时候就感觉她三天两头跟人吵架,随便一件事就会点燃她,让她要么陷入内耗,要么歇斯底里,她的头上时刻笼罩着一团阴云,让人害怕靠近。还有,她非常容易哭,一句话稍微说重了,或者触动她的神经,她就能立刻红了眼圈,然后泪如雨下,让身边人不知所措。
不过她也有自我排解的方法,就是打麻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至少有二十多年吧,她几乎每天都要打麻将。把午饭做好,喂给我弟吃了,让他在家坐着看电视,然后我妈就可以出门去会牌友了,打到晚饭时间回家。有时候牌瘾大了,吃完晚饭把我弟丢给我爸,还要再去打一轮。到了周末节假日,更是会流连牌桌忘记回家。最夸张的是,我工作以后,一年就春节回一次家,在家就待那么一个礼拜,她也很高兴我能回家,但这并不能打断她的码长城进度,麻将照打不误,风雨无阻。我爸平时多数时候对我妈打麻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难免会有不满的时候,我记得有年大年初二的晚上,他们就因为这个吵起来了,然后我一气之下初三就离家了。
小孩子不是都经常被旁人问到,你是更喜欢你爸还是你妈,那时候我懂事,答案永远是“都喜欢”。但在心底里,我会偏向我爸,因为他情绪稳定,因为他做饭好吃,因为他会带我出去玩,而我妈呢,就只会哭,整天传播负能量,做难吃的饭让我难以下咽,然后她出去打麻将。
关于我爸妈的这些描述,是不是和麦琳李行亮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难怪这一对夫妇在真人秀的表现会激起如此汹涌的讨论,好像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在批评麦琳,因为声量太大,很快就遭遇反弹,主要是女权主义群体,觉得麦琳只是有一些普通人里很常见的缺点,不至于被骂成那样,然后又有一些人为她辩护,说她是因为被困在家庭主妇的位置了,她被母职惩罚了,她产后抑郁了,还有人说她流过产,有心理阴影,她就是心里生病了,让大家不要过于苛责她,而要给予她理解和帮助。
到这里,我都觉得是有道理的,我都可以认同。但很快,事情又失控了,理性的辩护又被一些更激进的声音淹没了。很多女性开始站出来挑李行亮的毛病,说麦琳本来好好的一个女孩,变成现在这样都是李行亮害的,然后挖出各种节目外的边角料要证明李行亮是个坏男人,他自私,他冷漠,他茶里茶气,他会演戏,他心机很重,他就是要谋害自己老婆。
于是我就坐不住了。怎么会有如此无理取闹、颠倒黑白、不讲逻辑的一群人啊。都是跟麦琳学的吗?还是她们本身就跟麦琳很像,所以才会为了维护麦琳不择手段?
要为一方辩解翻案,难道就非得把另一方打倒吗?为什么一定要如此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二元对立呢?这是什么简单粗暴又愚蠢的斗争方式?
没有人是完美的,硬要挑的话,每个人都能挑出毛病。但你放着麦琳在节目里表现出的那些比两只熏鸡还明显的问题,却要挑剔李行亮还没一只青团显眼的瑕疵,这合理吗,公平吗?
这对夫妇谁的问题更大,如果光看节目的话,不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吗?观察室六位嘉宾,不论男女,都指出了麦琳的缺点,难道他们都商量好了?还是被节目组绑架了?而李行亮在节目里的表现,难道都是演出来的?他的演技有那么好吗?怎么不去演戏呢?你们放着节目里那么多明显的事实不看,却要去相信节目外不知道哪里传来的真假难辨断章取义的流言?除非,你拿出确凿的事实向我证明,节目里播的内容都是被剪辑彻底误导的结果。
我一开始看麦琳的一些言行,也觉得没啥,换我妈上节目,我妈肯定更离谱。但看了后面几期,我感觉又变了,觉得我妈上去应该会比她好很多,至少我妈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到那个程度,不会靠哭闹耽误节目进程,让其他所有嘉宾围着哄自己一个人,更不会对老公说出那种“我说1+1=10你也要站我这边好好哄我”这种公主病的话。
但我也依然不想辱骂麦琳。我还是最开始的态度,麦琳就是个普通人,可能认知能力比较低,但心眼也没多坏,而且那些缺点并不伤天害理,不像那些杀人狂危害社会,在节目里让大家心堵,下了节目不也就是折磨李行亮一个人嘛。
至于那些为麦琳辩护的意见,我也承认里面包含一些可取的部分,比如母职惩罚,比如家庭主妇的困境。加上最近我刚看了电影《出走的决心》,对这个问题也多了一些想法,这部电影就很直观地展现了整个父权制的婚姻家庭系统对一个母亲的围困,因为育儿和家务都被默认是女人的责任,咏梅饰演的女主角就只能困在家庭里,失去了自我成长感受世界的条件,而且把女儿养大出嫁后还要被默认得帮忙带外孙,丈夫剥削她,女儿也要剥削她,家庭成为无期徒刑的监牢,只能靠离家出走打破这一切。
电影里姜武饰演的老公,就是那种典型的中老年直男癌患者,对妻子毫无尊重,就只是当成免费的保姆。但你仔细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让女主角受困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他老公。就算换一个脾气好点儿,对她有关爱有呵护的老公,只要生了孩子,她依然会受困。这一点,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就表现得很充分。
从我爸妈身上,也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个问题。我爸一个人赚钱养家,对我妈还算体贴,会分担家务,除了喝点酒也没有别的不良嗜好,已经比绝大部分男人都要好了吧。(当然他也不是完美男人,要挑毛病也是有的,比如在语言上就没那么温情暖意,说话不太好听,但我妈说的难听话其实也不少。)他俩常常吵架,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那个气氛要爆炸了,接下来就得动手了,但我爸都能忍住,最多就是威胁一下,我的印象中他一次也没有动手打过我妈。(这里肯定会有女性朋友翻白眼:不家暴还能算优点了?)
我的意思其实只是说,我妈后来变得焦虑抑郁情绪化颠三倒四歇斯底里,肯定不是我爸害的。我妈生了我们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是残疾,而她要照顾这两个孩子,她要承受这份命运的愁苦重担,这是过去整个社会系统安排给她的,然后又叠加了命运的不幸。她不得不接受这些,从此与大世界隔绝,终止了社会化的过程,她从来没有质疑过,而且还会自责,因为她不知道能埋怨谁,只能怪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没有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种无止境的内耗,让她的心理渐渐扭曲变形。
我爸不是加害者。其实他也是受害者,他也是被动接受了那套传统观念,结婚,生孩子,辛苦工作撑起一个家。小儿子的身体问题,他有空的时候也会照顾。他也很痛苦,只不过他不像我妈那么外放,他把痛苦默默放在心里。去年他退休了,然后天天足不出户,因为我弟,加上我妈身体越来越不好,他哪里也不能去,把时间都花在了在家做一日三顿饭(事实证明,每天做饭真的会让厨艺大大下降)。朋友圈里别人退休后都游山玩水,他看了会叹气,为什么自己没那个命。前段时间我带我妈出去旅游了一趟,我爸就留守在家。我妈平时还能出去跳个舞打个牌,我爸就几乎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只会刷手机。所谓的母职困境,其实我爸现在也在承担。
以前我总觉得我爸妈还算相爱,比起很多家庭已经算好了,但这几年,随着老病上身,加上弟弟的负担,他们心情都很不好,几乎天天吵架,一点事情就钻牛角尖过不去,相互伤害。如果让他们上《再见爱人》,那个痛苦窒息程度可能会比麦琳李行亮还要大好多倍吧。然后因为我妈问题比较明显,肯定也是一开始都网暴我妈,然后女权群体又出来调转风向,一窝蜂挑我爸的毛病,骂我爸。
而我代入之后就想说,不是这样的,你们都错了。两个人吵架,不是一定要分谁对谁错,不是一定要站在一边骂另一边。
两个人吵架,说明他们都很痛苦,就不能一起同情他们两个吗?
肖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饱受争议了几十年,刘晓庆怎么就突然被全网夸了? (41人喜欢)
- 最近死感比较重 (23人喜欢)
- 琼瑶这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38人喜欢)
- 在日本玩了15天,零零碎碎的一些感受 (10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