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词滥调-向上管理和情绪价值之红楼梦版
最近几年国内都在讨论职场人要会向上管理和情绪价值,下午忽然想起红楼梦里面最会搞这两样的就是花袭人和薛宝钗。有没有用呢,看领导以及追求的是长期还是短中期利益。
王夫人是什么人,爱画大饼,用完就扔,昏招频发,还有一堆的精神雷区。看她怎么对待王家亲侄女王熙凤就知道了。凤哥儿管家能力,审美水平,嫡亲血缘(跟挂名婆婆邢夫人还不和),还能帮王夫人做好婆媳关系,无论如何,于公于私是一定要拉到自己阵营,给资源给信任,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王夫人对凤哥儿的态度很奇怪,老是有一种竞争者心态,生怕家里人和贾母觉得凤哥儿的优秀,出挑显得自己更无能以及什么终究是那边的人。这不都隔着辈分么,怕什么。人家王熙凤从来都是把自己和王夫人放在同一阵营当偶像的,开口就是我和太太的嫁妆,我们王家。
花袭人主动背刺同僚,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脸都不要了去讨好王夫人,有用么?短期内是挺有用的, 拿了准姨娘的编制,给了2两月例一吊子钱的银子,把不喜欢的人都排挤出去怡红院了。但同时我们数数袭人这么干的后果,首先,引起贾母大反感,相当于王夫人公开策反贾母的人,另外世家公子在结婚前公开纳妾,以后还有什么好人家的女儿愿意结亲,所以老太太和贾政都不会同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贾宝玉不是真傻,晴雯被撵后,三连问袭人,已经是当面打脸了。对了,为了要准姨娘的待遇,把王熙凤也给得罪了。(哪个蠢货直接跑去问王夫人,短了一吊子钱,小时候读书,冤枉赵姨娘了,她还没这么笨,疯了么,把陈年旧例翻出来问)。
薛宝钗更惨,老妈昏庸自私,重男轻女,姨妈也真的不厚道,两人一合计,不管女儿和侄女的人品体面和内心喜好,属于主动造谣营造氛围了,以宝姐姐的性格,学问让她整天研究大观园和长辈们的喜好,情绪价值和向上管理都拉满了,她不痛苦么,要是薛姨父还在,谁还不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管你老太太喜欢什么戏,八杆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带玉佩还是金麒麟,看谁敢拿自己的衣服去给死人装殓,更不用说跟聊不来的小表弟硬凑CP, 你哪位啊,还敢来打趣什么杨妃怕热。以宝姐姐的敏锐程度,很早就察觉到了贾府的颓势,还被要求跟快要沉船这些人强绑定,太苦了。
向上管理的结果,就是王夫人给了两位准姨娘和准宝二奶奶的title,平时看起来花团锦簇,风吹草动时,第一时间被推出去祭天。我觉得有几个人是彻底看清楚抱王夫人大腿没有用,第一个是凤哥儿,作为读者,虽然天天都在感受姑妈的虚伪无能又无情,绣春囊事件还是被吓到了,说翻脸就翻脸,好歹凤姐也是管家的奶奶,急得脸都涨红了,跪在地上自证清白 。第二位是探春,在嫡母手底下讨生活,又有一个特别不给力的亲妈,还是凭借个人能力脱颖而出吸引了嫡母一点可怜的关注,一场抄检大观园事件,让探丫头彻底认清王夫人的为人,整个大观园的清净洁白的女儿们都抵不上宝贝儿子的虚名和妯娌争斗的输赢。至此之后,再也没有看到探春有主动靠近王夫人的言行。
怎么说呢,感觉王夫人唯一的一点情感都给了早逝的贾珠,她对亲女儿,侄女,庶女都那样,甚至亲儿子宝玉,在乎也只是宝二爷的身份,在贾府对她当家太太地位的保障,没有心力也不关心不愿意了解儿子真实的情感,喜好,为什么全书贾宝玉都能在锦绣丛中感到低落和悲观,贾政和王夫人都是重要的源头。 对这样的人,还是省点精力吧,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就算将来被推出去祭天,至少还享受过真实的快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大多数都是越努力越失败,喜欢你的,看到你就开心,不喜欢你的,连呼吸都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