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山湾博物馆
大上海,令人看不完的大上海。随便一处地方都能够讲出故事。
徐家汇,这个地名起源于徐光启家族。晚明大学士徐光启曾在此修建农庄别业,后世则以其名命名。
现在这一区域仍有徐光启墓,作为这片土地最早的记忆之一。



不考虑之前景教的记录,徐光启他们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徒,传世文集中有许多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记录。到了晚清时期,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江南教区择地徐家汇这个区域建造耶稣会会院,最有名的一处则是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哥特复兴式。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而离这两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土山湾博物馆,虽然外表看着不起眼,但历史却比徐家汇天主堂还要久。

1841年,法国天主会耶稣会派遣传教士至上海传教。
1847年,耶稣会会院在徐家汇建立。
1864年,徐家汇耶稣会在此建立有土山湾孤儿院,当时该院占地84.584亩,建有平房、楼房共34间。专门收养6~12岁的男孩。

与此同时期,在附近建设有天文台、博物院、藏书楼、学校、圣母院等。上海租界区域当时设立有许多早期的教会相关学校,如今上海及周边区域的许多文化、生活习俗,都与这段历史有关。

孤儿院先后收养有近万名孤儿及周边贫困幼童。至民国22年时,已收容孤儿2000余人,为了解决孤儿谋生能力和江南地区宗教用品需求,孤儿年满12岁就开始学艺,6年毕业后,可留院工作或外出谋生。

该院初设鞋作和木工2个部门,后扩展到五金、照相、印刷、绘画、彩绘玻璃等部门,并逐渐形成土山湾工艺品厂,是当时有名的天主教工艺品生产单位。
土山湾出品的油画、水彩画、雕塑、印刷制品、中西家具、工艺木雕、金属制品等,遍及全国,名扬东亚和欧美。工艺院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工艺美术人才,也陶冶了一批批海派艺术大师。




在孤儿院历史上,由天主教耶稣会掌管土山湾孤儿院事务。1940年前,由外籍人士担任“理院”,此后也有中国神父和修士出任。孤儿院经费来自孩童亲友缴费、上海教友奉献、法国巴黎圣婴会捐助,以及工艺院产品盈利。由于土山湾工艺精良,普通家庭也有孩童送入工艺院充当学徒。




土山湾画馆,前身为“徐家汇画室”、清咸丰元年(1851)由西班牙人范廷佐、意大利人马义谷在徐家汇老堂创办。
清同治十一年(1872),画室迁入土山湾。土山湾画馆在保持西洋绘画技法同时,还融合中国绘画的笔墨元素,形成了土山湾画的独特风格。其油画、水彩画、雕塑、木雕等作品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风”。土山湾画馆培养了刘德斋等一批中国西洋画人才、是最早向中国人系统传授西洋画技艺的美术机构。







木工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中最早设立的工场,以制造教堂工艺品著称。中国天主教各地教堂的祭台、圣像、圣器等装饰用品,多由士山湾制作。澳门、香港以及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地教堂的高级装饰,很多也采用土山湾产品。
木工部依托精美雕刻工艺,生产大型木工制品和精致工艺品,产品从亭台楼阁、家具用品到挂件摆件,畅销海内外,“可以与欧洲最好的工场媲美,是真正的杰作,售价昂贵。”






“中国牌楼”,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1912年在外国修士葛承亮的指导下,由上海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位孤儿雕刻而成,曾参展过三届世界博览会,后流失海外近百年。2009年4月,中方和瑞典方面签定了土山湾牌楼的转让协议书,这座海外浪迹近百年的牌楼得以重归,历经多时修复,如今在博物馆的大厅中,展现曾经的这段历史。


士山湾印书馆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清末民初,印书馆在引进欧洲石印、珂罗版和照相铜锌版印刷等新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十世纪初,印书馆采用机械排版和外文铸排机等,每年出版中西文书刊达百余种,是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时问最早,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也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印刷技术引领者。







虽然在土山湾创立初期,是出于传播天主教的考虑,但实际上,这里成为了中国近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文化、新事物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这里直接培养的大师, 如美术教育家周湘,摄影家安敬斋;画家徐咏青、张聿光,建筑师潘克恭,印刷师邱子昂,雕塑家张充仁,木雕大师徐宝庆等; 也有受到土山湾艺术影响的艺术名流,如画家任伯年、徐悲鸿、刘海粟,广告画师杭稚英,摄影家郎静山、简庆福等。


而后,上海市的工艺美术品在国内影响力很大,也有土山湾影响的原因。







1912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制作,主体材质为红柳桉木,三门三斗,高2.13米,宽1.52米,进深0.41米。橱柜正面三扇柜门均镶嵌彩绘玻璃:中间为整块龙形纹饰嵌条彩绘玻璃,两边柜门各嵌有三块反映中国传统人物物故事雕版,两侧上框还刻有蝙蝠及寿桃图案的福寿纹饰。柜门下的柜膛有三个木雕抽屉,正面左、右腿足各雕有一条五爪云龙。
橱柜曾参加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背面贴有两个“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标签。后留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为一位美国教授收藏。2013年12月回归故里——上海土山湾。




虽然整个博物馆规模不大,仅存的历史建筑也只有其中一栋三层小楼,但还是蛮有意思的。海派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包容兼蓄,毕竟是海纳百川之地,如今的土山湾博物馆在几次维修后再次开放,值得来这里感受曾经的这一段历史。



-
philpl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1-29 21:16:11
新丰美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千年乾陵 (4人喜欢)
- 千古雄关,新安仍在 (10人喜欢)
- 很小很小的义马 (3人喜欢)
- 渑池会 (5人喜欢)
- 南京,南京城墙博物馆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