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程老师二三事
1. 程老师是个足球迷。认识论有一个概念叫defeater,大意是指挫败一条信念已有的辩护的证据或理由。程老师推荐把defeater译成“败点”,说是从足球的黑话中获得了灵感。本人不懂足球,却感到这个译名颇为贴切,而且风趣。
2. 说起来,程老师虽浸润西学日久,却常常体现着中西杂糅、兼收并蓄的特质,这或许也是新生代的学子难以体会的情怀。他爱咖啡,也爱黑胶唱片,曾经洋洋得意地给学生们分享他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心得体会。他也嗜酒,爱读中国古典小说,还爱古龙。有一次他聊起自己曾有机会去日本留学,却最终放弃,乃是因为日本除《源氏物语》,可读的书不多,颇可乏味。
3. 程老师的旧学功底,还可以从一处翻译窥见一二。我问过他,gunk有没有妥帖的中文表达。Gunk大约由大卫·刘易斯首次采用,指无穷可分的、真部分不见底的对象。我曾以为这样的哲学黑话,可能非得采取音译不可。程老师却说,gunk可以译成“装子”,有“东西总能往里装”之意。与之对应的是乔纳森·谢弗(Jonathan Schaffer)定义的junk,可译成“罗子”。他借用道教的“大罗真仙”“大罗世界”等说法,说罗子乃是包罗万象,以万物为其真部分之物。
4. 程老师的语感也很敏锐。他曾评点过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本佳译,说那部译本说是用中国人的“日常语言”译出,但其实是用北方人的方言,南方人有些话就不大会那么讲。
5. 不过,他倒也不介意引方言的用法来闲聊哲学。比如认识论又有一对区分,know-that和know-how,前者对应命题知识,后者对应能力知识。程老师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know-that叫作“知啥”,know-how叫作“知咋”,让人不禁莞尔。
6. 时间哲学有一种理论叫haecceity presentism(此性当下论)。我们关于过去的言谈有真假,不是因为过去的东西还在。逝者如斯夫,但故人旧物的haecceity(“此性”)却留在了当下。苏格拉底已逝,但“苏格拉底性”却留了下来。程老师一贯推崇苏格拉底的两条教诲(他称之为“苏二条”):“第一条,我们要用清晰的概念将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要用字面的意思(literal meaning)而不是修辞的方式说话;第二,我们的思想要经得起推敲和论证,而不是愿望式的、跳跃式的、故弄玄虚的。”如今,程老师已经成为了过去,但“程性”却留在当下,依然鲜活。我想,思想的传承,或可看成haecceity的绵延不绝。我们在此怀念的,乃是程老师独一无二的、见诸“程性”的人格特质。
【后记】
还记得在形而上学课的最后,程老师谈到了做形而上学的意义,在于拓展思维的边界,探索世界的可能性。他说得十分动容,每当我想起自己的形而上学旅程,回首那矗立在起点处的小小坐标,不禁暗自庆幸。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与人的童趣是相通的:人难道不是越年轻,就越耽于那不切实际的想象,越不受累于世俗的繁琐点滴吗?在这个意义上,做形而上学的程老师是极富童趣的人。联想到程老师也嗜读武侠,脑海里就印上了那些不谙世事、戏谑人生、出手不凡的老侠形象。洪七公与欧阳锋在雪中较量,最后含笑而逝。程老师临终前还畅聊偏全学,走得安详。噫吁嚱!往者已难可追!
-
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31 21:48:38
-
砯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4:39:44
-
Keinm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3:18:50
-
纸包鸡包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2:16:16
-
大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1:39:14
-
捷克语在线词典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0:36:53
-
你 猜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10:04:51
-
初繁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9:19:43
-
姜饼肉桂拿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8:57:07
-
Ureleme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7:16:55
-
Agilulf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6:39:54
-
Tom_slz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6:38:59
-
哲学nerd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4:11:42
-
波特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3:24:43
-
六合均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3:12:09
-
KkykKYkk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1 0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