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写作

写作和其他事不同,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分量,好比走路,每迈一步,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就会缩短一点,也如累砖,叠加一个砖头看似无足轻重,但只要埋头,不管不问地干,等再看时,都会突然反应过来,“居然已经完成了这么多”。
长年写作,我知道我不想放弃的就是这一分确知。哪怕生活的轨迹再偏,写下来,变成句子和段落,似乎就和我再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肉身所遭遇事情的看客,可以评判,可以总结,更好的时候,还能衍生出别人没有提过那么多的心路历程。写作并不高尚,但对某一类人来说,是相当于一条被解救的出路。
写作的成本很低,一叠纸,一只好用的笔,对着一盏台灯,似乎就能和久远年代里,在厨房的烛火下,把稿纸垫在裙子上写作的勃朗特姐妹遥遥相望。很多作者声称,有些文字像是并不出自自己的大脑,是冥冥之中的一股力量,把内容倾注进意识中,自己不过只是个转述人而已。俗称“灵感”,而这种进入了冥冥之境的体验,也叫“心流”。又或者,真的存在一个空间,里面储存着古往今来所有作者的意识,不断地更新、进化,只要你想,就可以进去提取你需要的素材,转化为你自己风格的文字,方法是完全专注地沉潜其中,所以,我总在厨房写作。
另一种不想放弃的确知,是烘焙。一个好的甜点师,可能也能成为一个好厨师,但一个很会做菜的厨师,却和成为一个优秀的甜点师无太大关系。因为烘焙的第一要义是精确,原料的称量必须精确到克,放入的顺序绝对不能打乱;烘焙要求的不是即兴创作,也不是火烧火燎地泼洒激情,而是弯着腰,一点一点地称,一遍一遍地洗。说来讽刺,能自主打破几十年生活的平衡,大老远跑去学甜点的人,性格中求稳的部分肯定不多,一进入厨房,却都不得不变得勤勤恳恳,Chef的话骂得多么难听,也只能抿嘴点头,从头再来。
烘焙也不会辜负人,不是让你马上赚到钱的意思。蛋白打发到位,蛋糕内部的气孔就会细小均匀,做得出软绵蓬松的口感。奶酪的温度过低,和鸡蛋搅拌后就会油水分离,吃到嘴里有颗粒感。黄油的熔点是32度,植物黄油的熔点更高,因此便宜的可颂面包吃起来嘴里会像糊了一层蜡。巧克力到了31度会融化,糖浆的形成温度在110度,焦糖是150度,出错的原因多是搅拌过度,或锅没有洗干净。一切清晰明了,对与错都有源头可溯,如读一个有天赋的儿童写下的第一篇文章,简单分明,却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一个人擅长和喜欢的事,像是机器上两个颜色不同的按钮,按下这一个时,转换到写作模式,按下那一个,变成了甜点师模式。不论按下哪一个,启动的都是身体里不同部分的功能。冯唐说,一个人想写,是由于一种内心的肿胀,让他不得不写,否则就会憋死。在咖啡厅里看到一个同样趴在桌上,用一袋笔和一杯水把自己围起来,就能开始奋笔疾书的人时,我猜他也看到了我。
写作的人会认出彼此,不是感应到了空气中的肿胀感,而是写作的冲动扩大到了脸上,变成一种亦大喜、亦大悲的怪异表情。他像一座巍然不动的大山,店员佩服他可以每天坐在这里六个小时,不过这没关系,只要他每两个小时就去点一次单。桌上没有电脑,也没有书,那他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要写?只见他时而抬头,时而歪着沉吟,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写出小说来吗?因而写作有时看起来是秘密的活动。一段不愿意提及的往事正从记忆沼泽里浮出,一个不认识的自己的一面突然出现,还有一块巨石压着拿笔的手,看似永远都没办法突破了……我只得握起半温的咖啡,希望我们都不负在文字里踌躇的自己,暂且遥祝一杯吧。
写作是惨淡经营,不但只能一个人进行,还必须把自己围起来,深潜入头脑中的素材库。在文字里像是过了几辈子,抬起头来,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依然是“待会儿去吃什么”。脑中文字像毛巾上被拧干的水份,蒸发、飘散,想象窗外一块颜色好看的云是它的化身,微笑一阵,毛巾该真正用起来了。操作台清洗抹干,是做所有甜点的第一步。
大多智者都有冥想的习惯,这就像是大脑也需要洗澡,目的是给精神减负。冥想不是必须跑到巴厘岛,必须烧鼠尾草,只要能静下来,即便在人群中也可以随时进行。更何况是厨房。成为一个合格甜点师最基本的能力,是久站,十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再到你已经忘记自己多久没有喝口水、没有蹲下来不小心看到了冰箱柜门上的自己的影子。头脑活动退居幕后,只把一切荒杂心情托付于双手的劳动中,以至于产生一种冥思:只有当我做出了美味的甜点,一切事物才可以重回正轨。
烘焙和写作都需要灵感,而灵感需要在时间里培养进化。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把所有想法罗列出来,称好的原料也需要提前按序摆好,把半成品般的文字,先放置一会儿,就像面包发酵,文字也会自己发展出生命感。一时的停滞不前,或许只是温度和时间不够,只要突破了某个点,就能兴兴向荣起来。
夜深人静,又只剩下了我和烤箱中的滴答声。在厨房的台子上摊开纸,突然有些话想说,也可以没有,让再次重新复苏的,手中笔的惯性引领我。也许人的身体里还有更多的按钮,只有等没人打扰时,外界杂音才会完全熄灭,聚到一起,让它们好好地谈一谈。我在厨房写作,在等一个红灯路口时想到要做某种造型的蛋糕,摸索前行,文字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同实验不同的味道组合直至做出最好的,这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做喜欢的事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自己对于其他事物“不喜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