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回家的准备工作
已经很久了,大概是26岁的我决定从银行离职并且和老吴分手的那一年开始,我开始抗拒给爹妈电话。爹妈是很有姿态的爹妈,表现在于没事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99%的电话都是来自我给自己定的亲情建设KPI:每周打一次电话回家,每次30m左右。于是,通话频度完全由我决定。
周围的朋友,尤其是女生,包括我姐,大学离开家之后,就能随时和家里打电话天南地北地唠嗑。听我妈说,我有个刚生了小孩的30多岁的小学同学,现在还是每天要去个电话视频回家。她说的时候好像是有点困惑,我也是。上了大家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解放了。跟入学第一个星期每天打电话回家哭诉想家的我姐相比,我的忘记还有爸妈等我电话这事显得我颇有点没心没肺。于是后面强行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一周尽量打一次。
话说回26岁之后,不管是创业,单身,又或是离家,甚至工作多了点加班和出差,打电话回家都会收到一份埋怨。我本以为我毕业了,工作了,不让家里掏一分钱了,可以挺起腰杆说话了,但总是有那么一个点可以被指责。最常出现的,是年纪和结婚的话题。
我并不在意对错,这个世界的很多伤害都是可以回避和反击的。但是他们自以为是关心的无意识恶意令我生理不适,也无处抵挡,尤其是一次次被他们以爱之名打碎沟通的尝试后,我更加不想打电话回家了。
甚至打电话回家,也没有聊天的兴致,因为一不注意便会让他们把话题贴到“你啥时候结婚”上面。-说到已经结婚的朋友,“你看人家都结婚了”-说到已经生娃的朋友,“你看人家都生娃了” -说到工作的事,“别一天天只知道工作,想想个人生活”-说到生活中有趣的事,“别一天天只知道玩,该考虑个人生活”
我看了下记录,离上一次电话已经8天了。依然抗拒,于是。
打下个电话前,我决定拟份包括安全话题和危险话题扭转小技巧的话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