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心
今年以来,我常常和各种各样的朋友们在一起消磨时光,我欣赏他们的闪光点,也很感谢他们无私的建议和陪伴。但是日子久了,友情也会像爱情一样,有激情褪去的一天。
近些日子,我开始对陪伴在身边的朋友感到厌烦,常常看到他们的缺点,并感到自己无法再继续在这段关系中获得进益。这种感觉很烦,这似乎回到了童年时期的我,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却不去欣赏他人的长处。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我意识到了问题,但却不知该如何解决,所以在无法接受朋友的同时,也开始无法接受自己。
昨天和壹山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自然界的残酷。我说,那人类的悲悯算什么呢,是不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假惺惺,毕竟自然的残酷才是物种繁衍的优化路径。我一直非常讨厌钓鱼这项运动,连带着会对喜欢钓鱼的朋友产生一些并不友善的看法,这一直困扰着我。
壹山说,他也不喜欢钓鱼,但是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喜欢钓鱼。他们喜欢并不是想要肆意杀生,而只是想要找个地方静坐一天而已,如果有意外收获那就会更加开心。当然这我也能够理解,但是却无法解决由内心生发的对他们的厌恶。壹山忽然就提到,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人物夏洛特。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在很糟糕的情况下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婚姻选择。她不爱她的丈夫,但这个男人能够提供给她一个舒适的家,在当时女性只是附属品且没有任何继承权的社会环境中,已经算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了。她的丈夫对于权贵极尽讨好谄媚,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却喜欢夸耀自己的一切。对于这些夏洛特也是无法忍受的,但她是如何解决的呢?她会选择在她的丈夫说蠢话的时候跑出聚会的会客厅,装作没有听到那些愚蠢的言论,也和最近《再见爱人》中的黄圣依对于杨子的做法也大致一致。所以壹山的建议是,不如就忘掉这些事情,就好像这些事情没有发生一样去相处就好了。
我大受启发,这种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真的是充满了智慧。同时也感受到,一直以来自己读书,是把书读死了,没有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更没有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文学。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但是听过不代表理解,理解不代表能与生活结合。我一直将一段话奉为圭臬,愿上帝赐我勇敢之心,去改变这世上能够改变的事情,也愿上帝赐我宽容之心,去包容这世上无法改变的事情,于此同时,愿上帝赐我智慧之心,去分别这两者。
高中时,爸爸就给我读过这段话,在我们高中的校报上面。后来,爸爸生病,在病榻上,我又把这段话重复给他听,他流泪了。我们俩都从来没有理解这句话中的深意,只是自认为懂了。可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爸爸也懂了,当时我也以为自己懂了。生活慢慢地过去,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遇到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还是会想要去与之缠斗,妄图得到想要的改变。
人啊,除了自己,什么都无法改变。
同时,我也不知道这种看似充满智慧的方式是否只是一时的安慰剂,这当然会让人好过,但是一直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真的会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吗?只能说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允许有模糊地带会让双方都有喘息的空间和相处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