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周游记03 | 原来,宇宙里还有比银河系更宜居的地方……
【车间周游记】又来啦,我们为您精心挑选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趣闻。我们的记者团队由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多领域专家组成,他们将为您带来:
- 充满科学味道的资讯(或许还带有一丝“经典”的味道)
- 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有趣现象(为您的日常增添一抹“欢笑”)
- 打破想象的话题(可能会让您惊讶到合不拢嘴)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数字货币来了,现金会逐渐消失吗?
数字货币在国际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上说,任何“非实物”货币都可以叫数字货币,即包含了数字化货币。不管是基于加密算法的比特币,还是我们微信钱包里存着的零钱,都属于数字货币。但从狭义上说,在中国我们所说的数字货币,常常是指央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的安全和国家信用直接挂钩,具有法定货币的地位。它要求所有人“必须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要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时,商家具备收取条件但不接受,那就违法了。例如,有的商家为图方便,要求顾客必须用支付宝支付,拒收现金,这种行为一经查实,就会受到相应处罚。因此,数字人民币拥有和纸币同等的地位。

从用户的感受而言,数字人民币的功能相对比较清晰,它需要用手机下载应用软件后才能使用。但数字人民币的官方性质意味着只有政府才有权利追踪钱的去向,它的最大功能是给国家政策提供一手的数据支撑——哪个领域消费需求大,哪个方面支出不合理……原本这些数据都需要商业银行整理,而数字人民币会让所有数据直达央行,从而让经济决策的调整更迅速。而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更容易在数字人民币平台被发现。

不过,纸币也不会消失,有不少人到现在依然不习惯使用手机支付,我们也要允许有人不使用手机。纸币依然是法定的支付方式之一。只不过,纸币的使用率确实越来越少。
世界上最大的数是多少?
乔治·伽莫夫的科普著作《从一到无穷大》提到过,原始人大概只能从 1 数到 3,再往后,所有的数对他们来说都是无穷大。
人如果能记得两岁时候的事(我猜大多数人可能都不记得自己两岁的时候具体干过什么事了),那么也许还记得自己数过东西。例如,爸爸一次给你买了许多糖,你可能拿出来一颗颗地数,你还记得当时自己能数到几吗?

当然了,现在的孩子都很厉害,能数到很大很大的数。没准儿妈妈给你一碗米,说你如果数完这碗米,一个月内每天都能玩 3 小时手机,你也能耐心地数出来!没有他人的激励,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数。不过,现在有很多有趣的人做了这件事,还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我就看到一个人真的花了几个小时将一碗米的数量数了出来—大约有 2 万粒。
想想看,1碗米有2万粒,那么10碗米有多少粒?自然是2万乘以10,也就是 20万粒了。假如你去超市买了一袋米,里面正好有20万粒米,那么10袋米有多少粒?100袋、1000袋呢?我们可以将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无论你当下得到的数有多大,总可以将其再乘以10。是的,总有一个更大的数存在!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上当了?世界上最大的数是多少呢?如果你非要一个“标准答案”,科学家倒可以给你一个——无穷大!
为什么磁铁能吸住东西?
磁铁可以说是一种好玩又神秘的玩具。磁铁能吸住含铁的东西,但无法吸住不含铁的东西,比如木头和塑料。这种现象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神奇?磁铁是怎么做到“区别对待”的呢?和磁铁一样有意思的是,玻璃棒在丝绸上摩擦之后也能吸住一些东西。这两种现象体现的其实是自然界的物质所具有的基本物理属性——导电性与磁性。

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铁一般是人工制造的,比如冰箱贴。此外,人们还利用导电线圈制作出了电磁铁,有电流通过的线圈会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这其实是电磁现象:电流流经电路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其实,构成物质的很多粒子都像一块块小磁铁。举一个简单而特殊的例子——氢原子,它的中心是氢原子核,但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质子带正电的同时具有磁矩(描述磁体和电流回路以及微观粒子的磁性质的物理量),氢原子中的电子本身就有磁矩,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时同样会产生磁矩(电子因运动而产生了电流),以上 3 个磁矩加起来就是氢原子的磁矩。

氢原子带磁性的现象可以推广到其他更加复杂的原子和分子,可以说任何物体内部都有无数“小磁铁”。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小磁铁”的磁矩是无序的,叠加起来以后,物体总磁矩为零,并不表现出磁性。而磁铁中的原子或分子的磁矩大多沿着一个方向排列,因此会产生磁场。如果将磁铁靠近一个具有磁性的物体,比如铁块,铁块中铁原子的磁矩就会变得有序且和磁铁的磁矩相反(铁块被磁化),因此铁块也具有了磁场,于是它被磁铁吸引过去了。至于磁铁为什么不能吸引木头、塑料这样的东西,就是因为它们不能像铁一样被磁化。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都有什么用途?
空气覆盖在地球的表面,它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空气的气体主要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

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现在,人们已知的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这六种天然存在的气体,以及一种人工合成的气体——鿫。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占比不到 1%,但在生活中,稀有气体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
氦:化学性质不活泼,是理想的填充气体,常被用来给潜水服和飞艇等充气。
氖:通电后放射出的红光非常明亮,常被用来制作指示灯。
氩:作为保护气体,在工业上的应用比较广泛。
氪:能吸收 X 射线,可用作 X 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在科研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氙:发光强度极高,可用来制作闪光灯。氙和氧的混合气体还能当作没有副作用的麻醉剂。
氡:具有放射性,可用作气体示踪剂,用于管道泄漏检测。

宇宙中有比银河系更宜居的地方吗?
众所周知,生命需要液态水。这样一来,宜居行星的表面温度就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会使水蒸发,太低会使水结冰)。例如,环绕太阳的宜居带将是离太阳足够近(近到太阳的热量可以让水保持液态)但又不能太近(太近会使水蒸发而脱离行星)的区域。如果这里存在行星,那么它会是最可能出现生命的地方。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一定数量的行星,在此基础上得出宜居行星更可能存在于何处的 3 个条件。
一、星系中的恒星数量多
恒星越多,在其中一颗周围发现宜居行星的概率就越大。
二、星系富含金属
一个富含金属的星系只有存在的时间足够长,才能孕育出几代恒星;当然这个星系还要足够大,能容下恒星爆发时喷出的金属(构成岩质行星和生命的元素,如碳、氧、硅、铁等)。
三、超新星爆发率低
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辐射会冲击邻近天体。此外,中子星碰撞将产生致命的伽马射线暴。这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足以消灭邻近行星上的生命,或者第一时间阻止生命的出现。

当把这 3 个条件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惊讶地发现:银河系并不是宇宙中最宜居的地方,巨大的椭圆星系更易存在宜居行星。离银河系最近的巨椭圆星系是位于仙后座的马费伊 1,它比银河系大,拥有很多富含金属的恒星和很少的超新星,是一个非常有希望能搜索到宜居行星的地方。但要调查马费伊 1 中的这些行星,需要将“观察站”送到离星系足够近的地方,甚至送到星系里,但目前这样的技术还不存在。
*本期消息所涉及知识与配图出自以下书籍(故事背景含虚构):《少年经济学院》(全4册)《这是一个好问题》(全2册)《发现了科学》(全7册)《假如世界》(全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