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代不被承认的第十六个王朝

华夏古代不被承认的第十六个王朝─大周政权,又名吴周政权(公元1678年─1681年),历三代二帝,太祖吴三桂,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周王1673─1677年,年号“昭武”,在位时间:公元1678年】;孝恭皇帝吴应熊【为在位】;吴世璠【年号“洪化”,在位时间:公元1678─1681年】。
吴三桂(公元1608年/1612年─1678年),字素存、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原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明朝末年将领,清朝初期藩王。

吴三桂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 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指挥,后擢总兵。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上书降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吴三桂作为将领,先帮清军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进攻南明云贵地区。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晋封为平西亲王,并兼辖贵州省。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决定允其撤藩。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周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周王元年、公元1674年)正月,吴三桂称为“周王”元年。
康熙十五年(周王三年、公元1676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旧衡阳市衡南县政府所在地)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
康熙十七年(昭武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一日,吴三桂在衡州府举行称帝加冕典礼,称“大周皇帝”,定国号为“大周”,改元“昭武”,改衡州府(今衡阳市)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利用通宝”钱币。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
十一月,吴世璠在贵阳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康熙十八年(洪化元年、公元1679年)一月,吴世璠在贵阳当皇帝,年号洪化,吴世璠相貌美丽(看起来像相貌特别美丽的美女)。
康熙十九年(洪化二年、公元1680年)正月,吴周四川、陕西、甘肃总指挥的王屏藩在四川、陕西、甘肃接连战败。导致四川、半个陕西、甘肃南部被攻克。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洪化三年、公元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原任都统何进忠、林天擎等密谋,准备发动兵变,欲逮捕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吴世璠得到这一消息,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装,登临大殿,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血泊之中,死时才十六岁。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吴将线等拥兵闯入郭壮图家,当即杀死郭壮图心腹郭得胜。郭壮图闻变,和他的儿子郭宗汾皆自刎死。城中顿时大乱。吴将线等人又擒住吴三桂的大学土方光琛及其子方学潜、侄学方范等首要分子,接管了全城。十月二十九日,吴将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吴三桂作为汉人,却与清朝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