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芳事件反应了女权的什么核心矛盾?
女权主义者最近几年来最喜欢痛斥的“男性凝视”和“下头男”,在吴柳芳事件撞上了一个巨大的矛盾:
如果一个相貌身材俱佳的女性自愿在公共空间展示身体,自愿接受男性凝视,并从中获取利益,顺便也让一群下头男得到了快乐和满足,这件事从女权的角度该怎么定性?
这到底是这个女性的个人自由,还是对“男性凝视”和“下头男”的迎合与顺从?
这个自相矛盾倒也不是中国独有,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世界女权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西方的女权主义者们就因为“女性从事某些服务行业是否符合女权主义”的问题爆发了女权运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并直接导致女权主义分裂成了“性积极女权主义”和“性保守女权主义”。
简单来说,性积极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在自愿的前提下和任何男性发生性行为(哪怕是从事有偿服务),或者向哪个男性展示自己的身体都是女性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体现,女权应该鼓励这一点。
性保守主义者则认为女性和男性发生关系,向男性展示身体的行为是“媚男”,是“对男权社会的迎合和顺从”,是对女权的背叛和践踏。
围绕这件事,双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爆发了惨烈的内部斗争,并且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本次吴柳芳事件实际上是这场西方世界已经绵延几十年的女权内战在中国公共空间内首次爆发大规模冲突。
尽管在明面上,目前似乎是性保守女权主义者占据绝对优势,但性积极女权主义者的力量也绝对不可小觑,只不过她们目前似乎为了女权运动的大局考虑,在尽量避免与人数和舆论上占绝对优势的性保守女权主义者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这种分裂是确实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国内作为被广泛认定的女权主义大本营小红书,同时又成为充斥着美女福利的男性天堂,本身就是这种分裂广泛存在的证明。
在中国性保守女权 = 田园女权,性积极女权 = 独立女权。原因不外乎是田园女权需要表现出保守的形象,以垄断性资源,卖高价。
工业革命解放了一部分女人,她们爱帅哥,喜欢“渣男”,就是在对抗封建文化的遗毒。
自由恋爱不是女人解放的标志吗?为何田园女权非常厌恶那些谈自由恋爱的现代女人,对她们欲除之而后快呢?
因为自由恋爱严重破坏了传统女人/田园女权在市场上卖高价的机会。传统女人/田园女权喜欢对那些自由恋爱的女人进行荡妇羞辱,阻挠别人自由交往,特别是阻止别的女人和帅哥交往,这些是田园女保护自己身价的手段。
因为封建文化里女性的性价值是高昂的,传统女人/田园女权需要抱团垄断性资源,由男人们用大量金钱购买,女性应当将自己当作商品好好保护、待价而沽,才能吃到供养红利。一旦有女人打破这种垄断,谈起了自由恋爱,就会遭到传统女人/田园女权的群起攻击。
而自由恋爱违背了供养者文化的市场规则。搞自由恋爱的女性和她们喜欢的男性在一起,不需要男性付出彩礼,违背了供养者用金钱换取性和生育的传统,打破了市场垄断,颠覆了传统女人/田园女权靠垄断性价值来获得大量金钱供养的性别红利。当自由恋爱在全民普及的时候,传统女人/田园女权吃到的性别红利就大大下降了。
在供养者文化的大环境中,“传统女性”的群体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1.女性为了钱,委身于男人,下嫁做老婆。
2.女性因为感情,心甘情愿和喜欢的男人在一起,不需要男的花多少钱。
这两种情况对传统女人/田园女权群体形象的危害性,那可大不相同。
前者只是说明利益驱使,女人的思想本身还是圣洁的,是传统观念能接受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不应该爱上男人,只需要服从男人就行。就是要形成一种“女人嫁人就是为了图钱,女人都是天使一样圣洁的、不像男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的,她是忍着恶心嫁给老公”这样的氛围。这样,女人才能从男性群体那里要到供养,男人们才愿意供养。男人愿意供养的是思想圣洁的天使,不愿意供养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污浊不堪的凡人。
后者一旦女方动了感情,甚至产生了爱情,那可真就是纯纯自降群体身价了,天塌地陷不是白说的。这给了全社会一个信号:原来女人也是会喜欢上男人的啊?原来女人不是神圣纯净的,原来女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啊?俗话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看来是胡扯,女人也是污浊不堪的存在啊?
这样一来,男人们的供养意愿就大大下降了,因为大家都不愿供养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而是喜欢对天神上供,就像庙里的观音菩萨总是慈祥神圣的形象一样,一旦菩萨有了贪欲、妒嫉、阴谋,谈起了恋爱,甚至有好几个男朋友,你看有谁还愿意崇拜、供奉她?
同时,很多传统男也希望女人都是思想圣洁没有七情六欲的,这样符合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看到女人也会爱帅、爱名利、有七情六欲,甚至有雄心壮志想做女强人,那么他们就会怒不可遏,这些女人在他眼里就变成了贱货、浪荡女、或者是不能娶的男人婆。
传统女人/田园女权吃到供养红利的前提是:社会上绝大部分女性都很传统保守,这样传统男人们才愿意供养女人,因为老公愿意供养的当然是保守忠诚、不和别人说话的老婆,没有哪个男人会供养一个开放的有很多朋友的女人。而传统女人在社会上能力低下,极其需要嫁人吃饭,所以她们不得不切断和几乎所有男人交往,就连和亲戚之外的女性也不怎么说话。维持自己干净、忠诚、服从老公的形象,是传统女人每天的大事。
所以女人越是老实传统,就越是讨厌和男人说话,至于什么偶遇、搭讪、网聊更是畏之如虎,只相信同学、同事和相亲,成为“社交孤岛”。这导致中国女人们的择偶选择面非常狭隘,选来选去都是同学同事圈子那寥寥几个人,她们几乎是从来不会主动到社会上或者网上认识大千世界的。
所以在很多上年纪的农村封建大妈看来,现代的什么自由流动、自由找工作、自由恋爱都纯属歪门邪道,女人就应该不读书、不工作、早早嫁人靠老公养一辈子,这样女人们才能不用干活就有饭吃,享受到女人特有的性别红利。当然,这种想法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封建大妈自己就得出来打工,不然饿死。一群生来就注定干苦力的封建女人,在教育身边的年轻女孩:女人就应该不工作靠男人养活,也是滑稽。她们实际上是在鼓励年轻女孩去当二奶。
男养女模式已经逐渐过时,现在大部分普通男人是养不起女人的,但是传统人群的脑子依然停留在一百年前,面对那些自己养活自己的女人,依然要求她们传统保守。
现在小地方有大量的打工做生意养老公的传统女人,她们老公吃喝嫖赌,开销大于收入,但传统女人不敢离婚,只能怀着怨气养老公,你们看那些封建大妈很多都要打工养家就知道了,这就是:越是梦想靠男人养活的女人,越是嫁不到长期饭票。
为啥?一个女人出身的环境太传统,那她从小的人生规划就全是围绕着“靠嫁人吃饭”来制定的,她们的父母会逼迫她们走这条路。她们不会认真读书,很多连中专都考不上,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就忙着相亲,而她们没学历没技术能相到啥样老公?当然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没学历没技术男人。这类男人在当今社会能有多高收入谁都知道,他们是很难养家的,所以说:
男养女文化已经过时,越是一心靠男人养活的女人,越是嫁不到能养家的男人。
是供养者文化助长了二奶、捞女的盛行。在传统人士的观念里,女人当二奶是正确的,他们形成了逻辑闭环。如果向他们指出“女人当二奶是不对的”“有钱不能换来女人的真心”,他们会反过来指责你、反驳你,因为这打破了他们的固有认知,那意味着他们整个逻辑和价值观被否定。
封建人士,特别是农村出身的传统男女,看到有钱老板包十几个二奶,也不会怎么骂,至多背后揶揄几句。看到帅哥多泡几个妹子,传统人士就怒不可遏了,群起而攻之。原因无非就是封建人士把女人看作商品,有钱人购买商品是商品的荣幸,而帅哥不花钱就能得到商品,封建人士觉得这是抢劫,特别是田园女权会觉得:那些傻女人被帅哥白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