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的浅聊——评价方式的“趣味性”
今天刚好看到热搜,再看看几家论坛里的“口诛笔伐”,联想到“过期男顶流”直播发疯时,论坛里的帖子,越来越深刻地感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于男女的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甚至于,每个个体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当然地接受这种不公的评价方式。
对于女性的评价,类似于木桶理论,是可消费的产物。短板在哪里,评价就是如何。甚至于,如果这个女性在打造一种内核稳定,充满阳光的人设,无论这种人设是真实的,还是基于营销而展现出来的。只要她但凡展现软弱的一面,就会被指责。然而,人都是复杂的,内心强大也不代表就不会有深夜悲伤的一面,不代表不会抱怨身边发生的一切。但这对旁观而言并不重要,因为“评价女性”这一行为本身已变成了一种消费品,而且是习惯性以恶意揣度女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评价男性”这件事情,对男性的评价几乎是特长论。就是但凡他有一项特别优秀,那么似乎别的缺点也都是可以容忍的。而且在男性评价的立场上几乎是无罪推定。除非有实际的证明,总能找到为其开脱的方向。
看到有帖子说,为什么国产剧近些年来似乎拍不出大女主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环境对大女主并不宽容,我们并没有允许大女主的产生。或者这么说,一旦要成为人们口中的大女主,这个人就必须摆脱某些女性的特质。她不能敏感,在任何时刻不应软弱,她的独立性应该做到“遗世而独立”。如同苍茫大海的一叶孤舟,方才能显示强大。这些特质,甚至在评价一个男性是否成功的角度,都不是必须具备的。
更糟糕的是,为这个评价标准发声的,大多数还都是女性。也许改变一件事、一个人很容易,但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却太难。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大女主不是完美的女性,她们只是普通女性,而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绩而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