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思想元素周期表
人学·分类法
古人讲五行,金、木、水、火、土。我们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金属元素。可见,古人并没有弄错,只是不细而已,乃系粗轮廓的。粗细≠对错,这两个二分组对,不能混淆。否则,不别同异,就会造成历史文化评价上的冤假错案。古希腊和印度,也有四大·元素之说,所谓四大皆空。如地、火、水、风,水、火、土、气,但是没有金。可见,中国文化在元素论上,要更加完备一些。化学元素周期表,已经辅证了这一点。只是,元素、因素、要素,这几个单词,在汉语世界中,意思上应该是不重合的。元素≠因素≠要素,它们在重要性上,似乎有一个比较级、更高级的关系。还可以再推敲、再斟酌。这里想说的是,化学有元素周期表,那么,我们在考察了人类思想史以后,文科方面,也应该有一个元素周期表,至少可以开列一个。思想元素周期表,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二者虽然分属文工科,却好像有一种趣味对比。因为,我们发现,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总有一些共同的、元素性的问题,这是大家都要讨论的,绕不过去。并不是说,只有我才讨论这些,别人就不碰。除非毫无理论能力,研究不了。于是乎,我们便需要把这些共同性的要素问题单独拎出来,做一个分类表格,给人类思想文化史,会计会计,清清家底,合计合计。这应该是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值得期待。
例如,陆象山说,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就是我心。我和心,就是两个人类思想史中,元素性的问题,中、西都要讨论的。心·物问题也是一样,都应该统计、列入周期表。这是因为,并不是只有中国思想史才讲这个,西方哲学史也讨论这些问题。例如,笛卡儿讲我思我在,其中的我,就是欧陆主观主义哲学的阿基米德点,是一切的出发点,不能不谈的。又如,英国赖尔《心的概念》,就涉及到心这一思想元素主题。例子再多,我们只要举一两个,就能说明问题了。由此,我思我在,其中这个在,也是哲学上总要讨论的内容。据说,马丁还用这个在,去总结、衡论整个欧洲哲学史。他把一切哲学问题,全都纳入其中。能否说,这种瞎子摸象式的搞法,也是西洋哲学家们的普遍行为呢?像神学家黑格尔,他建立一个上帝学体系,将一切均纳入神中。但凡想建立自己体系的哲学家,都免不了这种以偏概全的习惯。实际上,他们触及的,所谓的中心思想、核心理论,不过是、仅只是思想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个元素罢了,所以我们不跟。神、这个除了汉族思想,一切理论民族,都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也列入人类思想元素周期表中。只能说,印度人谈神,与犹太人、白人、穆斯林谈论神,大家具体表现不同罢了。但是,人们都要谈论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于是,我们便小心翼翼地,将元素们整理出来。诸如,真、善、美、法律…等等,我们先行罗列,然后,再根据它们在人类思想史中的实际份量、所占比重,进行分类、排序。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要算元素们的重一样,这属于收网类工作。
人类思想史·元素周期表:
我、心、在、神、理、道(逻各斯、梵)、物、善、恶、好、坏、真、美、法、生、死、人、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