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有个电影片段。主角生活在武术之乡,后来比武误杀了人,逃亡到小山村。农家女教他插秧(分秧),并且跟他说,秧苗挤在一起,不给它们分开点,以后它们就会争夺生存空间,都长不好。主角幡然醒悟,后悔自己当年争强斗狠乃至酿成大祸。
人可能就是这样。住在拥挤的城市太久了,就会讨厌拥挤的人群。容易产生路怒症,对插队等不文明行为针锋相对。住在大草原、深山老林的,常年见不到人影,偶尔遇到一个人就会特别热情。
我在大城市住久了,也是讨厌拥挤的人群,讨厌不文明的人。现在我醒悟了。不是他人讨厌,也不是自己有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环境太拥挤了。换个心态,不赶时间,礼让三分,就海阔天空了。
老子教导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德之人就像水一样,利好万物,不争资源。老子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争名夺利,不争资源,清静无为,那么天下也没什么能让你困扰的了。
有个关于礼让的小典故。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六尺巷。
这一点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体会。如果我事先礼让,释放善意,对方往往也会感谢,回放善意。如果我习惯于针锋相对,则容易和他人产生摩擦。互相友善会让我心情愉悦,闹矛盾的话影响心态。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一点感悟,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喜欢本文的话,点赞分享支持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