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对谈|跟随班卓再次走进阿富汗

2003年,班卓独自前往阿富汗;2005年,她将所见所闻整理成《陌生的阿富汗》出版发行,初版仅发行8000册,却影响深远,这正是班卓所说的“一朵浪花拍到了岸边”的自然相遇由于被人不断惦念而变成了“岸边的石头记住了那朵浪花,或浪花记住了那块顽石”的美好相遇。 时隔20年,《陌生的阿富汗: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在2024年9月再版发行,这是一本书的重生,也是班卓旅行精神的延续。豆瓣@友邻moment携手@文景出版社邀请班卓聊了聊有关这本书的再版、人类学视角再看阿富汗和阿富汗人民以及她理解这个世界的两种途径——“旅行和阅读”。
我曾路过阿富汗
「再版与女性视角」
2024年9月,《陌生的阿富汗》再版发行,这次的封面多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一是为了让读者通过书的名字更加直观了解内容类别,二是突出了女性视角的经验特征。

《陌生的阿富汗》实拍
对于豆瓣读者赋予的“百分百女性视角”标签,班卓认为,女性视角是对男性视角的补充而非对立。20年前,她在写作《陌生的阿富汗》时并没有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却自然地呈现出了她与其他男性作家的旅行书写的差异。当中的最大差异是她作为一个女性,带着女性的情感特征和经验特征,更愿意直接表达个人情感,而男性的书写里,往往会将个人情感隐藏在对文化、历史等结构的叙述当中。文化结构、历史结构自带的集体性的情感特征,可能会覆盖写作者的个体情感。
「从人类学视角看待世界」
阿富汗归来后,班卓选择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回看20年前写下的文字,她发现自己那时似乎已经有了人类学田野观察的初步视角。班卓曾表达过:“从人类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会习惯性地将国家、民族、族群、部落等等放在它们自身的文化逻辑框架里去观察、去体会,而非简单地将它们套在某种价值观里并加以简单的价值评判。人类及其文化是非常多样的,我尊重这种多样性。”
作为亲历阿富汗、深入当地普通人生活的旅行者,班卓真实记录了她所接触到的文化、社会和人民。外界讨论阿富汗时往往集中于其政治和宗教背景,而忽视了当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阿富汗女性的传统服饰“布卡”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围绕女性身体自主权与宗教文化传统的冲突。现代媒体更多聚焦于前者的讨论,但班卓更关注发生矛盾的前后二者的关系。
布卡的使用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女性穿着布卡原本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体现,却在塔利班统治时期成为强制要求,并逐渐在外部现代社会的审视中成为压迫女性的象征。然而,这种视角及认为它是一种“象征”主要是外部社会从其所在的价值观对它进行审视的结果。就班卓当年旅行时接触到的阿富汗当地人而言,他们对布卡的想法更加复杂:有的人视其为文化或宗教身份的表达,有的人希望改变它的形态比如选择披风式罩袍,也有人认为它代表了压迫和束缚。

前往坎大哈的中巴车上,妇女大多穿着布卡
「一个人常常活在他的文化中」
从部落氏族突然被拉进世界格局体系内,阿富汗整个国家随时处于被践踏的状态。塔利班可能表达了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他们要反抗的不是具体某个国家,而是这个世界到底能不能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只要能得到相对的安宁,班卓遇到的很多阿富汗普通老百姓们,宁愿接受塔利班的严苛法规,特别是在阿富汗南部,她常会听到“他们(塔利班)不坏”的说法。
一个人常常活在他的文化中。对于这种现状,班卓一直告诉自己,不要轻易下判断。

在沙赫伯家吃的第一顿晚饭
喀布尔书店的小伙子曾告诉班卓,阿富汗有两种传统,一种是伊斯兰的,一种是阿富汗的、前伊斯兰的。从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地区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现在谈到“阿富汗”的历史传统,基本都是在伊斯兰教的背景里去谈的。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化是一个历经多个世纪、跨越征服、融合与重建的复杂过程,从最初的阿拉伯征服到地方王朝的兴起,再到现代塔利班政权的极端化伊斯兰政策,伊斯兰教在阿富汗的宗教、文化与政治生活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
「两种在场」
“不做预设”是班卓旅行的习惯。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几乎没有太多冲动要去哪里旅行。如果要去也是偶然的、随机的,比如朋友的召唤或者一个闪过的念头。
但阅读仍在继续。班卓认为“旅行和阅读是理解世界的两种途径”。阅读是吸收已有的知识与感受,是一种意识的在场,它可以是深入的、精细的、有主观力度的;而旅行是自己亲身去实践、观察与体会,是一种物质性的、身体性的肉身在场,它可以是全方位的融入。两种“在场”都是必要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完整途径。

班卓在班达米尔湖边
话题互动抽奖
关注@友邻moment、@文景,12.10-12.16带话题词#友邻去哪儿#并选择#旅行随记#、#游记与人生#中任一话题转发并回复本篇日记,12月16日将在评论区抽取3位友邻各送出一本班卓签名版《陌生的阿富汗: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
12月15日,班卓将在上海与撰稿人、文化人类学家晴晏对话,聊聊阿富汗和女性的困境,聊聊如何踏上旅途、如何抵达世界。
带话题词#友邻去哪儿#并选择#旅行随记#、#游记与人生#中任一话题转发并回复本篇日记,12月13日将在评论区抽取2位友邻送出一张12月15日《镜头内外:看见阿富汗女性》分享会高级席位门票。
了解活动详情点击⬇️
《陌生的阿富汗》班卓×国家地理影像展 | 镜头内外:看见阿富汗女性
国家地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经典影像大展
📅活动时间:2024年12月15日(周日)14:00-16:30
📍活动地点:上海黄浦区巴黎春天淮海V店6F
©️内容授权:班卓、世纪文景、国家地理影像展 ©️版权说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内容版权归@友邻moment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通过fest@douban.com联系作者进行授权。
友邻momen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友邻去哪儿|楠溪江的宝藏古村落 (55人喜欢)
- 「戛纳场刊」上线! (7人喜欢)
- 烂尾楼里的微光 (58人喜欢)
- 以「灯火通明」之名直击戛纳现场 (25人喜欢)
- 「好事手帐」——人生就像“做馒头” (7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