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总结
查看话题 >2024年年度总结,那就谈谈法考这件“小事”吧
戳着快乐咖啡,听着轻音乐,在工作日的间隙,敲着键盘,在我这颗又惨遭麻醉过一次的不太灵光的脑子里搜索着法考的一切,我试图记录的保存的与其说是一段经历,倒不如说是一种感觉和情愫,恐怕我这贫乏的文字无法将其还原于万分之一。

复刻法考在脑中的回路,最早可以追及到五六年前,身边的同事、昔日好友、闺蜜陆陆续续都去考过了,一张通过的成绩单和看似云淡风轻的“我过了”的朋友圈文案,丝毫不提个中艰辛,以至于让我产生有手就能过的错觉,甚至对考证嗤之以鼻。宏观大环境下行,再叠加微观环境的动荡,身为巨蟹座的我的不安全感在近两年被放大到影响身心健康,去年,靠着130本闲书慰藉了心中的不安,然而作为社会人的揾食求存的最低需求仍然不得满足。2月,试着学了一个月注会的会计和财管,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卖掉资料,目光瞄准纯文字的法考。谨慎地做了功课,全部都是免费资料,零成本学习似乎没有太大压力。把课程当播客听,也开拓了眼界,对上班族来说也非常友好。入坑是在听了柏浪涛讲曼德拉讲卡夫卡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老师好有趣,原来法律并不枯燥,还有柏浪涛在讲到法律环境的时候,提到了马斯克和拉里佩奇关于人工智能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分歧。他的结论是,人类选择哪一个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自身能力的认可和信心上。 再一次感叹,书单和他高度重合 。于是下决心要好好学法考了,也在话题“30岁后学习的一项新技能”里记录了学习动态,得到了很多陌生朋友的关注和鼓励,回头看,没有这么多鼓励和支持我也是很难坚持下来,在此跟大家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总的来说,我的法考备考时间是从3月初到10月21日主观题考试前,有效备考时间是3月初到6月底,9月客观题考试准考证打印后到10月21日,总共有效备考时长是5个半月。本人状态是非法本零基础,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带娃没有时间看书学习,周末和节假日也不能看书学习,所以我的备考时间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会听6-8小时的课,晚上孩子睡着后再用app刷题。我觉得法考是一门对在职党非常友好的考试,相较于注会来说,不需要太多对屏幕的关注对书本的关注,基础学习阶段几乎可以完全运用听课解决,也就非常适合摸鱼学习。而练题也可以通过电脑端输入网址在电脑学,除了民法需要画关系图外,其余科目不需要用纸,也可以完美通过摸鱼学习。我的建议是,法考不需要太长的准备时间,战线不要太长,长了容易松懈气馁,集中四五个月有效学习并且坚持下来就足够了。
法考一共8门大法,共识的好老师是:
刑法:众合 柏浪涛 讲课风趣幽默,为人低调,研究出题者非常精准,抓考点也是一流
刑诉:众合 左宁 讲课激情满满,刑诉学习入门有难度,但是入门后就轻松了,左大舅很喜欢编口诀,我没背过,但是还是建议有余力可以背一背,老师的微博每日一题跟着多练练会有很大收获
民诉:众合 戴鹏 我想说他是民诉小天才,看上去面相有点沧桑,实际上人家跟我差不多大,据说是当年司考全国第一,他的民诉是我最喜欢的课,逻辑清晰,自带1.5倍速语速,四川人听着很友好
理论法:众合 马峰 他和戴鹏差不多大,但是让你就是想喊他爹,哈哈哈,或许是讲理论法、xianfa、立法法、法治思想这些课让人不得不敬畏吧,据说炒股亏不少,关注他微博特别逗
行政法 众合 李佳 讲课语重心长,活得很通透,一身logo的佳哥,他的微博每日一题做完你会所向披靡的,听过跟着马峰炒股耽误了他财务自由,不得不继续讲法考
三国法 瑞达 杨帆 三国法绝对的王者,抓重点抓考点一流,没有别的选择,跟帆姐就对了,她说不考的就勇敢放弃
下面是有争议的老师了,但是自己民法和经济法没打好基础,也不能全让老师背锅。
民法:我听过众合李建伟,很喜欢他看透一切的诙谐,但是他2022年后就不讲法考了,所以课程没有更新,合同编就没有新课了,就又去听了厚大张翔,风格不喜欢,再去听了瑞达钟秀勇的合同编,法言法语很专业的感觉,算是把第一遍补完了,但是风格也不太喜欢。考前听的众合孟献贵,之所以一开始就没有选他也是因为公认的他太啰嗦,课时太长,在职党时间不够。考前冲刺听完了孟献贵,更乱了,所以客观题考试前我的民法是非常慌张没有底气的,好在是下午考,我在中午听完了孟献贵的考前聚焦感觉要好一点了。主观题阶段20天备考时间又听了孟献贵的主观题冲刺课、法条定位、考前聚焦,之所以选了他的全套是因为他师承李建伟,我也习惯众合的模式了,但是客观讲,他的民法对我真的不友好,我听完没有体系,虽然他试图建立体系,而我没能接收。在小红书翻评论时发现了瑞达李劲松的好评,马上去听了李劲松的瑞达一本通,他没有单独的课程,只讲了瑞达一本通,就十几个课时,但是!但是!但是!把我讲通透了!怎么有这么清晰的民法老师啊!好在听了李劲松,我的民法主观题没有太惨。
经济法:网上很火的瑞达刘安琪,我听完了,不觉得太好,他自己是注会,也在从业,所以讲课会带入很多自己的案例,听着让人感觉从业就有大钱赚了,可以给你打点鸡血。我是在练题环节改选了众合郄鹏恩,虽然有抄袭门事件,但是不影响我学习的选择。我个人更喜欢郄鹏恩的风格,她的例子都是众合的其他老师,听着虽然没有刘的高大上,但是亲切接地气,她的体系感更适合我,劳动法我也是跟她听了后才清晰的,刘的小法讲得有点散。但是,我主观阶段没有选经济法,选的行政法,因为行政法的李佳更牛。
总的来说,我几乎都选择的众合的老师,老师间的插科打诨很有趣,机构各阶段的课程也很适合我。开始前可以先去B站听一节各个备选老师的课试试看,反正都不花钱。
每一个法考生都会感谢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法考是最好的普法方式,也是最便利的考试。我们可以找到顶级机构顶级老师的免费课程,法考机构为全民普法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儿。只要你想学习,就能找到全套免费的公开课程和题库。
众合的所有课程和题库都在“竹马APP”里,整合了近几年各科老师的公开课和近十年的题库,几乎可以让你零成本地掌握法考第一轮学习的所有知识。至于对应的书籍可以通过一手、二手电商平台买到,这里就不展开。
法考涉及的法律众多,法类庞多,这门考试分为两个阶段,9月下旬的客观题考试分为卷一卷二,一般分上下午两场考,客观题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进入10月下旬的主观题考试,主观题考试从9点到下午1点一场结束。
客观题考8大法,主观题不考三国考5道主观题其中行政法和经济法选做一题,所以内容都会涉及到学过的所有法类,这是与注会6科分别考试不同之处。这样考的好处在于不以单科通过为门槛,偏科影响也不大,坏处就是一时间要掌握的内容太多了,所以要靠多轮次的学习和练习去对抗遗忘。
第一轮:2月20日到5月11日,两个多月,按照一周一门的节奏,学习目标是零基础法盲扫盲,大概知道法考是什么?我国的司法体系是怎样的?每科的主要内容?学习顺序刑法→民法→刑诉→民诉→经济法→行政法→三国法→理论法。学习内容包括:精讲卷书看一遍、公开课听完一遍、app上对应的每科的题库做完一遍(题量300多/科,第一轮做题大概2000多道)

第二轮:5月13日到7月18日,两个月,还是一周一科的节奏,学习内容是网购的真金题纸质书,学习目标是集中练题,并通过练题去查漏补缺,这个阶段挫败感很强,比如我的刑法第一轮已经做过一次app的题,正确率在60%左右,而第二轮的正确率降到了40%,这个阶段是非常容易放弃的,我就是这时候打了退堂鼓,一直到8月底都没有进度。但是有的学科又会有很大收获,比如第一轮入门很难的刑诉,在这个阶段会觉得轻松不少,究其原因在于经过第一轮系统地将所有法类学习之后建立了法律基础,突然间有了一些法感,而这个法感又反哺到对应科目的学习中。

第二轮之后,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学习停滞,去看了别的闲书,休了 年假,带孩子和爸妈去了贵州,这段时间已经放弃了。
第三轮:9月13日到9月22日,打完客观题准考证,觉得自己都努力了四个月有点不甘心,还是想抱佛脚去试试看,10天或许可以创造奇迹呢,规划每天1科,学习内容是背诵卷书和课程+机构的考前聚焦,这个计划相当疯狂,好在中间有三天中秋节假期,工作也不大忙,工作日从早上9点学到晚上8、9点,中秋节和周末也到单位从8点多学到晚上8、9点,为了防止心态崩溃,我没有练题。学习目标在于全面再次学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在做过两轮题后的全面学习效果比第一轮要更好一些,这时候有了法感也有了重难点,就更能抓住老师要传递的知识点,更好去理解到。这一轮的背诵卷课程差不多是10-20个课时,依然1.5-2倍速,每天一门地学,脑子有点发胀,但是效果却很好。


第四轮:客观题考完后人虚脱了实在不想无缝衔接到主观题的备考中,先玩了几天等成绩出来后再开始。9月26日查到客观题成绩后,有点惊讶,自己估分200+,但到手只有183,刚过通过线,看到网上说今年通过率下降,瞬间有点侥幸,还好是过了,管它多少分。对于主观题的备考,心里是没有底的,主观题的考察范围缩小了,毕竟一门三国法不考,经济法和行政法二选一,缩减到6门学习,而考试的深度就未知了,不可能再像客观题那样偏科不影响地去备考,必须要每一科都学扎实才有可能通过。
27号,我先找了一套原题来看,题目的顺序是理论法、刑法、刑诉、民法综合(民法&民诉)、行政法or经济法,题干阅读量都超过我的理解,民法、刑诉题干都上千字,要在4小时内完成5道大题,难度相当大,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去作答,当天只能用崩溃来形容我的心态。

客观题10天冲刺的备考经历又给了我信心,看了一众考生的心理状态和我差不多,反过来安慰自己,法考是一场排位赛,我抓瞎大家也不比我好多少,要相信自己。于是,赶紧去找了备考资料,主要是主观题冲刺课程、发条定位课、考前聚焦,纸书除了刑法外都可以不买了,因为刑法上面有柏老师更新的刑法10题,几乎覆盖了考点;我做完了5套真题后,发现经济法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考得很难,果断选了行政法。考过的朋友建议我要狂背法治思想,这科决定了成败。
我的策略是,重点一抓法治思想,这科完全背诵,可以拉开差距,考试时的运用技巧在考前聚焦阶段去掌握;重点二抓刑诉、行政法、民诉法,这三科自己基础还可以,而且提分很快,跟着左宁和李佳把冲刺卷的书和课听完并做了书上所有题,再去两个老师的微博把每日一题都做完,练习了法条定位;重点三刑法、民法,刑法提分难度很大,但是柏老师的刑法10题做完就豁然开朗,民法因为自己之前没找到合适老师所以基础不好,提分难度更大,好在听了李劲松的一本通找到了感觉,但是要补起来也不容易,这两科大家基础都差不多,只要不太差就好。
9月28日到10月21日,每天上午背诵法治思想并默写,下午做真题和听冲刺卷课程、法条定位课,做真题的时候用法条定位,做到对法条熟悉,这样上场就不慌,而且可以锻炼自己对法言法语的运用。这期间正好有国庆七天时间可以备考,保持早八晚八的学习节奏,越到后面越清晰。最后的考前聚焦几乎可以做到思维跟着老师讲的往前更一步的程度。重点说说法治思想的背诵,我最开始找的网传最少背诵内容的杜洪波四页纸,看上去页数少,但是字号小,打印出来数了下也有三四千字,马峰在微博每日更新背诵内容,字号大有十几页,其实也是三四千字,在背完杜洪波后,我不放心地去看了马峰的内容,感觉两个老师各有千秋,马老师对概念的解释、意义的阐释更全面,而杜老师亮点在怎么做,所以我总结出来把两个老师的揉在一起,这样内容就到了五六千字。怎么答题?去听了杜老师的答题法,非常简单,但是心里更不放心,又去听马峰的考前聚焦,豁然开朗!!!马爹整理出了一个万能模板,所有问题都可以套用“党人路+法治五连鞭”,考前我把背诵内容压缩到三四千字,上考场答了2000字。

客观题考试:考试分卷一卷二上下午两场考,中午时间可以抱佛脚,考试内容相当广,超过了所学,今年考了很多经济法的小法,蒙的成分很大,心态一定要好,坚信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
主观题考试:考试从9点到下午1点,中途可以去厕所,但是建议不要喝水尽量不去厕所,因为时间太紧了,一定要严控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建议做题顺序:法治思想(理论法)、民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我本来平时法治思想用时20分钟,考场答了太多字(要求600字以上,我写了2000字)用时45分钟,民法又花了1小时,因为喝水太多还去了趟厕所,导致后面刑法、刑诉两道大题只有1小时,而刑诉又心急没找到法条,当场差点哭出来。还好刑法简单,而冷静下来,找到了刑诉的法条,最后还剩了15分钟检查。
我觉得自己是有点考试运的,就是说我能抓住重点,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策略,当然,这门考试本来就是排位赛,水涨船高,你只要超过别人就能通过考试,所以多一点努力,多一点有效的努力,就多一份胜算。
反思:客观题阶段要打好基础,题可以不用做那么多,但是课要听懂理解到位,这个阶段不需要背诵,需要理解,平时多关注下别的领域,拓宽知识面,毕竟现在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观题阶段,放轻松,要多练法条定位,找得到法条比自己去答要更规范,也更容易抓住采分点。说到底,都是要打好基础,要熟悉法条体系,一定要自己练,这个阶段20天打10万字是相当正常的。要熟悉键盘打字,提高打字速度。
吃完法考的苦后,我陷入了长久的失落中,那段经历像是一个梦,一段关于奋斗的梦,整个人在那段梦境中充满了斗志和少年气,正如柏老师说的,那座山爬过去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以他的性格,就是想要爬过去,爬山的过程何尝不是在这个意义缺失的时代证明着自己没有随波逐流?而在这个备考的过程中,我遇见了一个充满能量的强大的自己,无所畏惧而有坚强的心。


支撑我走过来这段路的有很多陌生朋友的鼓励,谢谢大家!2024年没有看很多书,集中看了法考,有点愧疚,算是一个年度总结吧,学习的过程太美好了,所以,今年是一个美好的年度。明年,我相信会更好!下面是法考的书单合集,供参考:
大笑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书单|四月读书总结:在书页间寻找安放自我的角落 (6人喜欢)
- 守护好自己的小世界 (3人喜欢)
- 激发生命力:我的三月能量手记 (14人喜欢)
- 书单|三月,我用8本书打开思想的门窗,让宇宙之风自由进入 (3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