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随军淮西,文章千古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为宣威淮西使、章邑军军事节度使。韩愈被任命为行军司令。赐紫衣金鱼袋,遣兵使吴元济出使淮西。这是令后世文人无比羡慕的时刻。韩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作为全军参谋,韩愈在实地考察后,建议裴度派一千人马,取道小路攻打蔡州城。裴度觉得这太冒险了。毕竟刺杀事件刚刚过去,敌人知道大军要来镇压他们。他们怎么会没有准备呢?但这个计划刚搁置,李素雪夜入蔡的故事就发生了。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李肃深知时机的重要性,于是趁着雪夜,一举攻下蔡州。当吴元吉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板上钉钉了。
韩愈重返朝堂后,因功升任刑部尚书。宪宗还命他书写《平淮西碑》。韩愈回到住处后激动不已,花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写下了一篇从未流传下来的文章。文章写完后,刻碑立于蔡州城内。李肃手下有个将领石孝忠,读了之后,把碑拆了。因此,他触犯了皇权,被投入死牢。李肃的妻子是宪宗的表弟。她听完原委后,进宫告状,称石孝忠此举完全是因为韩愈的文章不公平。为了安抚将领,宪宗下令将韩愈的文章删去,并由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
后苏轼评论道:“淮西功业,唐代最高,官文日月所写,千百年来断碑之人,皆赞叹不已,我却没有。”知道世间有段文昌的存在。”这首诗一出,韩愈的文章就一锤定音了。
8000元被贬潮州路
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人到凤翔迎佛骨。长安盛行佛教热潮。在这种盲目的迷信中,迫切需要一个头脑冷静的人来主持大局,于是韩愈挺身而出。
韩愈写下了著名的《迎佛骨表劝告》。我们先从年龄说起。宪宗不是不相信长生不老吗?好吧,我告诉你不信佛的好处。说完好处,他还列举了宋、齐、梁时期陈信佛造成的短命。这显然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如果你信仰佛教,那好吧,那么你的生命就会短暂。最后,韩愈说了一大段话,贬低佛教一文不值。为宪宗所尊崇的佛骨。韩愈道:“那不过是腐烂不堪的老骨头而已,陛下怎么会把这样的东西放在宫里呢?”
据统计,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时,整个长安佛教界多达25万。这些人不必纳税或服兵役。他们好逸恶劳,风俗也不好。韩愈在这篇奏疏中写下了他对这种现象的痛恨。结果宪宗气得差点吐血,直接下令将韩愈处死。幸亏裴度等人极力劝阻,并称韩愈在镇压淮西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宪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这次被贬,已经觉得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了。许多年前,我在给侄子老程的一封信中这样评价自己:“我还不到四十,但我的视力已经模糊,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的牙齿也摇摇欲坠了。”现在已经熬过了十几天的寒暑,我已经受不了折磨了。一旦离开,就应该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他在写给侄孙的诗中写道:
早上送信到九重天,晚上就被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人除恶事,愿惜晚年!
云衡的秦岭家族在哪里?雪拥碧蓝,马停止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带着自己的心意,为的是带我回到江边。
——《左移阑关示侄象》
敬畏、无私、英雄气概大概也仅此而已吧?韩愈对叔侄老成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想到世事难料,他们再也见不到了。如今面对孩子们,他心中所有的悲伤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带你们回瘴气河畔!”
韩愈曾在给侄子的祭奠中说道:“等你有钱了,一定要把坟墓迁回祖坟。”当他去世时,他只能委托他的侄孙将他的骨头送回来。韩愈有孩子了,他却把这件事托付给韩湘,可见他的真实用意。
这一天,宪宗在朝会上说:“我昨天收到韩愈的书信,想起他对佛骨的谏言。他爱护我,我不知道吗?只是作为一个大臣,他应该别咒骂主了,这话太冒失了。”宰相皇甫博忙说道:“韩愈是一个有文采的好人,但是他的缺点很多,可以调到更近的地方去。”天下大赦,韩愈调任袁州刺史。 。不久,宪宗因丹药中毒而死,这种既有支持又有直言不讳的特殊君臣关系也结束了。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红版)提倡“删繁就简”的语言,欣赏内敛敦厚的文风,坚持“不盲不媚,亦善亦真”的办刊宗旨,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给读者最新鲜角度、最深刻解读、最文化悦读。 《百家讲坛》 | 百家讲坛杂志订阅_杂志铺:杂志折扣订阅网 )